商标是侵权重灾区朋友圈成售假新渠道

27.04.2016  10:57

  “SAMSUNG”标识的车载导航仪不一定靠谱;澳洲、韩国代购的不一定是进口商品;就连商场里的大品牌服装都可能是贴牌的。

  26日,知识产权日当天,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在包头市检察机关了解到,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仍在高位运行,被仿冒产品几乎涉及各个类别,涉案金额更是几十万元以上。同时,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侵权售假者也越来越多。

  知识产权侵权多以商标侵权为主?

  几年前,陈某某和妻子注册一家贸易公司,并取得“爵士丹尼”品牌服装在包头销售授权。2012年3、4月份,陈某某为获得更多利润,委托他人生产了1500套“爵士丹尼”服装假商标,并提供给广州镁莱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恒隆服装有限公司制作假冒“爵士丹尼”品牌的服装。这两家公司在生产完毕后,再通过物流将假冒的品牌服装发给陈某某。而陈某某则将该批假冒“爵士丹尼”商标的服装在包头市昆区维多利百货、王府井百货、神华亿佰商场进行销售。经查明陈某某进货金额为41万元,可总标价却高达274.501万元。

  案发后,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陈某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

  同样,在青山区原体育在线体育用品店中,公安机关查封扣押了大量冒充阿迪达斯、耐克等知名品牌的“假名牌”服装,货值金额近32万元。

  记者在检察机关了解到,近两年因销售假烟、假酒、假名牌服装的知识产权被查处的案例屡见不鲜,且呈现出高发态势。

  内蒙古字仁律师事务所张伟律师表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主要涉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3个方面,而其中主要以商标权侵权案件较为普遍。比如市场上销售的假“心相印”手帕纸、冒充“益达”品牌的口香糖,都是典型的商标权侵权行为。

  售假渠道转向新媒体平台?

  韩国代购化妆品、澳洲进口保健品、高仿的LV包,以及形形色色的商品信息,在朋友圈里呈现出刷屏的趋势。可花高价买假货的事情,则成为“微商”们的诟病。同时,各类网络售假案件也层出不穷。

  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路冬梅介绍,与传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相比,这类通过网络新媒介作案的侵权行为手段相对隐蔽,但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业广,除了服装、化妆品外,电子产品、电器、食品、药品等几乎各个产品门类都有涉及。

  “感觉有利润就代理转发了,很多也是转发朋友微信上的内容。一个一个转发下来,多是朋友联系朋友发货。销售的究竟是不是正品,真不知道。”朋友圈的一位微商坦言。这样的说法在微商中很是普遍,而对于已经涉嫌侵权的行为,微商们表示并不清楚,也从未考虑过。

  路冬梅表示,只要没有取得厂家授权,私自销售,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均可能涉嫌犯罪。全媒体首席记者时婷婷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