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积极“转型”让农业更高效

07.04.2016  13:16

  近日,中央电视台7套《聚焦三农》节目组记者来到喀喇沁旗,对该旗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了专门采访报道。节目组记者围绕“不种玉米能种啥、马铃薯收益多少、青贮玉米促双赢、新型经营主体靠谱、转型升级是正解”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旗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喀喇沁旗耕地面积70余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达50多万亩,大部分为旱作农田。由于设施农业与经济作物种植蓬勃发展,西部地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正在向旱坡地转移。由于合作社、生产大户的不断兴起,以及膜下滴灌的政府推进,东部地区大面积耕地均以种植玉米为主,亩种植效益一度超过千元。随着玉米价格的突然下滑,必然打破原有的种植格局。为此,喀喇沁旗加大对现代农业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补齐农业增收“短板”,鼓起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记者在赤峰市北虹农牧业合作社了解到,该合作社现有基础母羊3000多只、母牛300多头,为了让效益更大化,理事长张文利从农民手中把原来种植玉米的地租过来,进行青贮玉米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西桥镇两间房村贾治江今年流转耕地1600亩,原计划大部分种植玉米,在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把种植计划进行了调整,拿出一半耕地种植食用葵花、小油料、高粱等杂粮作物,这样既减少玉米种植,又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生产风险。听着技术人员给他讲解国家惠农政策和结构调整的目的,老贾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今年,该旗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多措并举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通过项目投入、资金整合,计划年内新增马铃薯种植2万亩,设施蔬菜2.2万亩、经济林建设1万亩;调减粮用玉米面积10万亩,其中实现粮改饲5万亩。在不破坏现有生产产业链条的情况下,减少3至5万亩旱地玉米种植,在品种上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抗旱、早熟、宜机收品种,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调优玉米品种结构。稳定玉米膜下滴灌10万亩的规模。通过更新主粮化品种,发展播收机械,推广优质高产技术,提高储藏保鲜能力,进一步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目前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此外,利用丰富的旱坡地资源,在压缩山地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杂粮生产,为杂粮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粮。大力发展以硬果番茄、青椒、黄瓜、食用菌为主的设施蔬菜,以甘蓝、洋葱、芹菜、白菜为主的露地蔬菜。确保药材产业稳步发展,药材产业既是喀喇沁旗的特色地方产业,也是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常规药材品种20余个,种植品种40余个,种植面积5万亩,目前药材种子、收贮、加工、期货等经营企业15家,年药材吞吐量达15万吨。通过养殖带动青贮玉米和牧草种植,养殖业将是未来农业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饲料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而青贮玉米是养殖业较好的优质饲料,亩产可达5吨左右,每亩纯收入1200至1400元。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以山葡萄、梨、中小苹果、树莓、设施果树等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将会存在更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喀喇沁旗突出依靠政策推动和主体带动,重点破题、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耕地流转,化解种植经营矛盾,积极破解种植生产中产能过剩、成本过高,以及玉米跨域种植等问题,全旗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正在全面扎实推进。(记者冯启良 孙伟)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