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活就活出个样子来
“人们对农村的印象是土大、路泥、粪肥臭,那里的人灰头土脸,现在你来看看,是那样吗?”5月28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曙光乡永强村采访时,党支部书记王贵平说。
说到这儿,记者不由地想起了春节前在焦点理发馆见到的一幕:几个妇女一起做发型,有烫飘黄的,有要大卷的,有要剪齐耳的……谈笑风生。从衣着上看不出其职业,而从话语中得知,是临河区八一乡的。问是因为过春节才来美发的吗?她们说,不是,一年来好几趟。再问,是拆迁有钱了?她们说也不是,这几年靠种植蔬菜大棚收入不菲,再加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村里修油路、建文化室和广场,开通电视、广播、手机,所以农村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变了。“人,活就该活出来个样子来!”
5月13日,在临河区召开的“十个全覆盖”工作推进会上,巴彦淖尔市委常委、临河区委书记李理说,“十个全覆盖”不仅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更要从根本上发动群众,解决生产创新、生活舒适、精神文明的长效动力问题。为此,该区在各乡镇、农场120个自然村、4个分场开始村庄整治活动。
“想让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硬件设施要跟得上!”临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陈锐介绍,今年在继续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各中心集镇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14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并配备转运车辆、压缩设备及管理人员,由各乡镇负责在各个自然村建设简易垃圾收集点。目前,垃圾转运站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8月份可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农村垃圾将实现就近收集、就近转运。
曙光乡副乡长付政说,在永强村一组建设垃圾转运站前,镇、村两级共同组织召开了一组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就垃圾收转运站运行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最终村委会与一组86户农户逐一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书。责任书规定,以户为单位,门前屋后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农户垃圾全部投送垃圾转运站,并禁止在公用地段停放车辆、在村庄内散放牲畜、在村庄道路两侧不张贴广告及乱搭乱建……服从村庄卫生监督员的监管,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农户,村委会将视其情节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或取消其参加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评选权利。
“通过责任约束,公众监督,保洁效果极好!”卫生监督员张喜民说:“现在,环境改变了,村民自觉意识提高了,人们显得特别有精气神了。”(记者梁海龙)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