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看见彭丹的笑脸
原标题:看见彭丹的笑脸
见到彭丹是12月17日。但在头一天的电话里,她充满阳光的声音已经吸引了记者。这是怎样的一个姑娘?在一个小山沟里长大,母亲在她3岁时就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受此刺激而无法与人沟通的父亲甚至不知道女儿今年有多大。她却还有着这般阳光的声音。
我们约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门口见面,彭丹今年考取了这个学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她不但专业课成绩很好,文化课也考了368分,比她毕业的武川县第2中学报考同专业的第二名高出了整整114分。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想到的却是辍学。“因为我的家庭实在负担不起每年1万多元的费用。”彭丹回忆着,“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后,我只能趴在炕上哭……”
听到自治区出台了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彭丹的二叔帮她向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递交了材料。“没想到真的就领到了4万元资助金,而且是在开学之前拿到的。”彭丹脸上透着笑意。她用这笔钱交了学费、书本费等等,花去了大约1万元。“剩下的钱没有动,留着以后3年用。”彭丹说。
当天是周三,彭丹上午上完视唱课后就去琴房了,一直练习到中午还没有休息。“下午3点半才上乐理课,所以我多练习一会儿。平时我的生活也是这么简单,除了上课就是练琴。”彭丹说。“这样比较省钱吧?”记者问。她笑而不答。
但彭丹并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她加入了学校的表演社团,这几天正忙着排练,准备参加迎新音乐会。平时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她也从来没落过。“要是没有这4万元,估计我都没有机会来这个校园,更不可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彭丹说。阳光般的微笑让她与每一个同学都相处融洽,有不少同学都和她很要好。
当日下午,记者赶到武川县,在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又驱车赶往20多公里以外的上秃亥乡三道河村。一路颠簸,几经询问,我们找到了彭丹的家。不到40平方米的土房子被隔成了两间,进门是一盘大炕,连着一个灶台,里间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彭丹的爷爷奶奶在炕边烘着炉子,她父亲坐在一边抽烟,神情木然。“炉子里烧的是政府给的暖心煤。”彭丹85岁的爷爷告诉我们。奶奶递过一杯水说:“金奎(彭丹的父亲)连个地也种不好,幸亏能领低保金,今年涨到3500了。”彭丹就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闻讯赶来的二叔彭银奎介绍说:“彭丹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家里的几十亩旱地年成好也就收入个万把来块钱。要没有政府给的资助金,她就只能出去打工了。”正聊着,彭丹发来一条信息,她准备周末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和父亲,信息后面跟着一个笑脸的表情。 (记者 章奎)
链接: 今年武川县有1200多名学生考上了专科以上高校,其中有130名学生领到了资助金。今年我区像彭丹一样受到资助的城乡低保家庭大学新生有1.86万名,他们正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学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他们的笑脸汇聚在一起,会是怎样一个幸福的场景。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