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四问:脱贫攻坚,如何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29.01.2016  16:56

呼和浩特市市民参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水磨村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忽洞村村民刘月喜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获得了13万元贷款,目前他家养了1000多只羊,年收入达10多万元

现状:贫困人口约80万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重大举措,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区仍然有部分贫困群众没有富起来。我区确定的脱贫攻坚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在两会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5年,我区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下降到80万人左右。今年,要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21万人稳定脱贫、10个左右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脱贫摘帽。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脱贫一批,通过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加大金融扶贫力度,让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能得到3万元以上的扶贫贷款;通过教育、医疗扶助一批,对不在低保范围的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给予资助,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每一个百姓的渴望。如何让贫困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在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脱贫攻坚纷纷出点子、提建议,确保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郑晓林代表:选准项目扶真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见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人大代表、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用自己的切实体会给出了答案。他说:“我们那里的优势就是新兴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产业,这几年自治区通过精准的项目加大对兴安盟的扶贫力度,百姓的生活真是大变样。鹿村是以养鹿而得名,我们就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做文章。现在,我们已经从养鹿发展成为集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餐饮、特色旅游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村寨。比如2009年,村里的一套林家大院只能卖3000元,到2015年,同样的院子涨到了18万元。百姓每年利用7~9月接待游客,收入能达到3~4万元,加上特色养殖鹿、野猪、狍子、野鸡等,收入相当可观。

郑晓林工作在基层,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比前提高了,可他们“等、要、靠”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个别人还想继续当贫困户,这给精准扶贫带来一定阻力。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在扶贫开发方面投入很大,但贫困地区面临的还是产业项目发展的问题。郑晓林建议,“十个全覆盖”工程已经让百姓在硬件上扬眉吐气,如果在产业项目的选择、定位和资金上更加精准,扶贫的成果就会更加行之有效。现在,我们当地的农畜产品品质都特别好,但是就走不了高端市场,卖不上好价钱,在这方面急需要上一个精准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