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谋新篇 踏新程 展新姿

15.09.2017  18:42

穆斯林老年公寓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功能齐全的村民回迁小区

家门口的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八大以来,回民区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根本途径,全区43万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为突破口,以投资拉动、项目拉动为总抓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区展现在人们面前,和谐安定的城区氛围,使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服务业”发力 转型之路更加精彩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2016年,回民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80.5亿元,比2011年增长74.3%,年均递增11.7%,跨越350亿元关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5.97亿元,比2011年增长66.5%,年均增长10.7%,跨越450亿元关口,总量多年保持全市首位,稳居自治区102个旗县区前列,已成功打造成为自治区商贸第一区……

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运行压力,回民区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中全力“赶考”,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和传统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实施“1248”工程,即围绕一核,升级两圈,打造四区,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商贸、交通物流、金融保险、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商业地产等八大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打造沿山旅游带;规划发展艺术创作、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绎娱乐等产业;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形成体制多元、功能完善、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现代养老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引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重点引进数据中心、呼叫中心、跨境电商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集服务、孵化、创业、培训和品牌推广于一体的专业性电子商务产业园;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综合体和社区商业布局,突出业态体验和功能体验,实现投资价值的持续增长。

提升功能 美丽城区再展新姿

城乡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五年来,回民区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70项,累计拆除危旧房屋近1000万平方米。投资约260亿元,15个行政村18个回迁小区开工建设,建成回迁房3.5万套,西龙王庙、塔布板等5个村的整村改造基本完成。大溪地、慧谷兰亭、恒大雅苑等33个项目建成入住,金城百合、龙溪花园等16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出城口综合整治工程、京藏高速公路绿化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圆满完成;新建改造工农兵路、巴彦北路等70条主要市政道路,改造100多条小街巷,形成了“七横七纵”的路网格局;投资约12.5亿元,完成了扎达盖河、乌里沙河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约3亿元,实施了成吉思汗西街蒙元文化精品街区的打造和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维修工程;对95条道路两侧的600余栋建筑楼体实施立面美化工程,对44条道路进行铺装改造维修工程;投资4100万元,建成了融合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功能的“智慧回民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自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回民区累计出动人员146万人次,彻底清理城区边死角、城郊接合部积存垃圾、居民小区乱推杂物、积存渣土86万余吨;取缔了形成10多年的14处马路市场和私搭乱建市场,整治占道经营违规网点3.7万处;投入5400多万元,增加环卫车辆117辆,完善环卫设施设备;累计拆除违规广告267块、3.3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小广告近88万处;全区167个路段和18个行政村在落实“路长”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路长”加“片长”模式;2045家餐饮服务单位完成了“明厨亮灶”改造并落实了“色标管理”等制度;全面排查整治辖区内609家“小饭桌”,为587家小饭桌发放了食品安全备案登记证,关停取缔了22家不合格“小饭桌”;累计查处“六小”行业9432处;规范网络餐饮配送点536处;完成大青山前坡绿化6500亩,新建公园绿地15处、改造提升12处,对77条道路、170个社区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对10宗闲置土地进行育苗,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0.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14.6平方米增加到20.84平方米。

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拆除剩余凉房1.4万间,拆除218个小区的9000余处私搭乱建房屋,腾退用地约20万平方米。投入7750万元,完成235个已改造老旧小区环境提升改造,实施了楼道粉刷、地面硬化、安装道闸等工程。投入约5亿元,实施17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开展了老旧小区架空线缆改造,同时,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标准化物业管理,力争到年底对408个无物业小区实施准物业管理。

民生为本 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回民区坚持民生优先原则,把民生作为第一责任,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实施创新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精准扶贫等工作,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119元,比2011年增长43.8%,年均递增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6元,比2011年增长39.4%,年均递增6.9%。两个收入适中保持同步增长,城乡收入比为2.2,达到了小康指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保持最优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0多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50多亿元。投入2.88亿元在全市率先为所有失地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将辖区内2886名“五七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居民养老金4000多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2.3亿元。完成穆斯林老年公寓二期主体工程。集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累计分配廉租房752套,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低保家庭住房问题全部解决。

民族团结 和谐之花美丽绽放

德润青城,和在回民区。回民区辖区内生活着汉、蒙、回、满等23个民族,其中,回族占人口总数的5.5%,是一个回族聚居区。近年来,回民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改善少数民族民生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攸攸板镇和各街道办事处至少打造一个民族特色社区,区、办事处(镇)社区(村)均配备了专兼职民族宗教工作人员、社区特色民族宗教服务专职窗口。通过“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民族团结和谐社区、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与此同时,回民区还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承载能力和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发展民族特色经济,使全区少数民族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在教育、饮食、丧葬、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推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地区及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殊荣。

创新办法 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回民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重要工作,把增强“四个意识”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回民区还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增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活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组建巡察机构,启动重点项目和重要领域专项巡察,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全区50个党组织、1397名党员牢固树立“以开阔的眼光认识党建工作、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党建工作、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以严格的标准检验党建工作”的理念,通过完善机制、创建品牌、丰富载体、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措施,激发党员干部“新活力”。

站在新起点,回民区将继续抓发展、惠民生。坚定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不动摇,抢抓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区广大群众。

开发区1-8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62亿元
      开发区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1亿元,1-8月份累计完成101.政府
开发区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4.73亿元
      8月份,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2.政府
开发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41亿元
      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7月完成15.5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79.政府
呼市财政局对老旧小区整治升级项目进行结算审核
      呼和浩特市亚兴小区、海外小区、国泰小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