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包头一伟大丈夫捐肝救妻
包头市一位伟大的丈夫王建中(化名),得知妻子刘丽(化名)患肝病已到了肝硬化晚期将不久于人世时,毅然决定捐肝,用他那深沉无私的爱挽救了爱妻的生命。
3月18日8时,刘丽夫妻二人被推进包钢医院手术室。手术之前,包钢医院副院长张生彬再三告知了王建中手术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他听完后只是轻松地点了点头,郑重地签了手术同意书。手术从9时40分开始一直到当天21时40分结束,历时12个小时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在包钢医院三楼手术室成功完成,刘丽和王建中夫妻共同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演绎了感人至深的爱情……
1月18日,包钢医院普外科住进了一位女患者,52岁的刘丽患自身免疫型肝病,已到了肝硬化晚期,出现了两次呕血。经过医生会诊认为,刘丽必须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否则将不久于人世。得知这一噩耗时,刘丽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心情绝望到了极点。当她想到可爱的女儿时,心中又涌起强烈的求生欲望,可是找到合适的肝脏移植谈何容易。医生悄悄地告诉刘丽的丈夫王建中,病人状况很不好,如果不及时做肝移植手术可能活不了多久。和医生沟通后,王建中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部分肝脏,挽救妻子的生命。经过身体检查,王建中有脂肪肝,不符合肝脏移植标准,只有通过减肥才能减掉脂肪肝。为了救妻子,王建中找到医生说,能否保住妻子两个月的生命,他要用这段时间努力减肥。一方面,普外科的医务人员,全力救治刘丽。一方面王建中也开始每天爬楼梯,跑步,控制饮食减肥,52岁的他每天从一楼爬到十楼,这一爬就是几个来回。年轻人都吃不消,更别说是年过半百的人,汗水湿透了衣服,可一想到妻子,他就咬牙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王建中从180斤减到了140斤。体检后肝脏终于达到了移植标准……
记者采访中得知,肝移植术是国家卫生部严格控制的手术。包钢医院是内蒙古唯一一家具有肝脏移植资质的医院,从2004年8月24日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开始到目前为止,一共做了45例肝脏移植手术,其中3例活体移植手术。对于刘丽这第四例,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考虑到手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院方多次召集各方专家讨论方案,并组织肝胆、胸外、血液、麻醉、ICU等众多权威专家,成立了手术小组,务必在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做到万无一失。
手术前,作为主刀医师的张生彬介绍,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肝脏回流受到阻碍,肝脏周围隐蔽血管开放,又患有静脉血栓情况,导致肝血液非常丰富,手术中的出血问题非常关键,整个肝脏就像大树一样,外部是大的血管相当于树干,而里面细小的血管就像是树梢,越往上的血管壁又细又薄,最细的地方就和火柴棍一般。医生团队根据病人手术期容易失血的问题提前备血10000毫升,这相当于成人身体的全部血量。
3月20日,手术过去72小时,王健中已从ICU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身体开始恢复。刘丽还留在ICU病房观察。目前,她已经能下地活动了,丈夫的肝脏已经在她体内成活。
张生彬副院长介绍,供体和受体的肝脏恢复都达到了手术预期的效果,手术后因为是活体肝移植,所产生的排斥性并不强,凝血功能指标正常、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融合也都有序正常地进行着,术后的并发症诸如腹腔内出血、小肝综合症以及感染都并不明显。
目前在中国,对于亲属捐肝即使在医学上能满足捐肝要求,但也要受到行政和相关法律限制:首先是直系亲属,其次是旁系三代以内,或者有帮扶关系的亲情(如养父和养子),朋友之间是不能进行器官捐献的。
一项数据显示,国外的肝移植手术有80%来源于活体,而活体肝移植手术也将是未来治疗晚期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趋势。如果患者能得到亲属捐献肝脏,进行肝移植手术,那么其存活率也将极大提高。(记者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