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团结奋进的风帆 ——写给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02.10.2018  21:01

(一)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走企业、进学校、到社区,听取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报告……来自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朝鲜族、满族、回族、黎族、汉族等10个民族的50余名代表,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进行实地观摩,亲身感受内蒙古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我区首次组织开展全区少数民族参观团活动,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重磅活动之一。

  蒙古族的烤羊排、手把肉、奶茶,朝鲜族的打糕、辣白菜、紫菜包饭,汉族的锅包肉、木须肉……各色佳肴美食一字排开,身着民族服饰的主人,热情邀请居民免费品尝自家美食。人们拿起筷子尝完这道菜,又品那碗汤,赞美声与笑声不绝于耳。这是乌兰浩特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邻里百家宴”的现场,也是内蒙古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诠释。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在内蒙古开展35年了。35年可以成就什么?一个婴儿,将成长为健硕的青年;一片土地,可以收获几十季满仓的喜悦;一项发明,可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而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连续35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给内蒙古带来的一切,超出了寻常的想象。

  (二)在内蒙古,平均每8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多民族混合家庭。是什么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让幸福源源不断?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给出的答案是——民族团结。

  这是一番让人感慨的景象:在呼和浩特伊斯兰风情街,印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在成吉思汗广场,独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雕塑无处不在;在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主题板报、绘画作品遍布校园走廊;在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同等条件下享受着优先待遇……专家评价,内蒙古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形成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数字:从1983年开始先后召开了9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925个模范集体和254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188个模范集体和201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全区共有3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8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学者分析,从榜样中汲取力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会坚如磐石,我区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就会源远流长。

  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趋势:不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得守望相助的意识深入民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使我区各项事业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舆论感叹,守望相助、相濡以沫,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在内蒙古愈加牢固,为自治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沛的阳光和雨露。

  实践证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内蒙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常抓不懈。

  (三)没有一方沃土,哪来绿树成荫。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主动发展;团结进步的民族关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巩固、不断创新。

  当前,世界大变局中民族问题更加纷繁复杂,社会转型、利益诉求态势复杂化、思想多元多样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日益复杂,民族工作既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需要与时俱进,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与时俱进,就是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接受习惯,顺应网络时代宣传工作的新趋势,抓住喜闻乐见这个核心,树立人文化的理念,运用大众化的方式,打造实体化的载体,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创新发展。

  与时俱进,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改变单一的“漫灌式”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多做“滴灌式”的宣传教育。多讲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疆土的历史,多讲少数民族为巩固边疆、保卫祖国、守边固边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少数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

  与时俱进,就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充分掌握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极速传播形式,将一张张宣传展板变成一个个二维码,善加运用微信、短视频等工具,让民族团结进入每一部信息终端。

  与时俱进,就是要将宣传教育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向普通民众贴近,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和寺院,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的支持力度,真正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效果。设置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建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规章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方能达到良好状态;民族团结进步也是一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工作,充分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作用,让老活动有新风尚,方能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四)发展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的范围有多大?对内蒙古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地区来说,包含了55个民族,不分多寡。

  马克思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不是共享一个虚幻的概念,只有建立在实在利益、切身感受和共同未来之上,共享才真诚、持久,才有打破阻隔、穿越风雨的力量。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把六成以上的财力都投到民生,各族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解决了偏远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内蒙古沧桑巨变背后,是一个地区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让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也让全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最好的民族团结就是共同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必须要向改革要动力,以发展促团结。不改革,不会有获得感;不发展,只会有落差感。汉族抑或是少数民族,无不面临改革发展的任务,不管谁贫穷、谁落后,都会让“团结”的天平失衡。把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多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结合各地不同特点制定长远规划、有的放矢精准扶贫,把蕴藏在各族群众中推动发展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各地才能焕发生机,呈现千岩竞秀、千帆竞发的蓬勃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内蒙古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这何尝不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要前提?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果敢的措施,不断加码发力,不断深化改革,我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繁花似锦的团结场面、共同繁荣的美好景象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呈现。

  (五)王国维曾把人的能力分为“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同样,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

  “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意义重大。教育是渗透血液、透入灵魂的,要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就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只有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有机嵌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意识才会不断增强。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政策,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促使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深入人心,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哲学家赫勒曾经把“”视作我们在文化和心理上由之开始、并经常向之回归的“坚实的位置”。与现实家园相比,精神家园生长着情感、智慧和力量,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凝聚着社会发展的共识。构筑时代变迁中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系到我们能否拥有持久活力,能否获得安定祥和。

  (六)一位“老延安”在重返延安时,激动地问身边的人:“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没等他人回答,他便自己答道:“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一个“”字道出了中华民族力量的其中奥妙:凝聚起来的人心,是最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守护群众健康的白衣天使”“独自抚养28名汉族孤儿的‘草原母亲’”“用实干赢得各族群众信任的汉族干部”……他们的故事,是各族人民同心共济、团结奋斗的时代缩影,折射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主流。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汇聚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实现我们的梦想,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支撑、更为充足的底气。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各族干部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民族团结问题,以总目标统揽民族团结工作,用党中央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指导工作、规范行动,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创共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就一定能筑得牢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9月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即已谆谆告诫。团结就是力量,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蒙古篇章,需要我区各兄弟民族的勠力同心。是领导干部,就要敢于带头践行,率先垂范;是普通群众,就要坚持民族平等的理念,注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平等对待,真诚交心、以心换心。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热,努力为民族团结人人有责、人人共建、人人珍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七)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民族团结这支火炬照亮我们的未来?

  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我们必将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声音、好故事在内蒙古延绵传颂,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辽阔草原常开长盛。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嘱托,守望相助,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在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我们就一定能够以实际行动唱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为劈波斩浪的“内蒙古号”巨轮扬起团结奋进的风帆。(塞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