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医需要迈几步?

09.02.2015  12:16

  近年来, 呼市高度重视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让好医生“沉”入基层

  前几天,朋友的儿子耳朵疼得厉害。一家人就近求医,首选地点是家门口的一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但医生拒绝接诊,其称,既涉及儿科,又涉及五官科,所以请到大医院治疗。第二天,他们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光挂号排队就耗费了一天时间。对多数家庭而言,很多人有过类似经历。所以,为了少跑一回路,他们干脆一生病就到大医院挂专家号,使得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最后,搞得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基层医改的目标就是要把患者留在基层,给人满为患的医院减负,起到分流渠的作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就医模式,已经被验证是可靠而高效率的管理办法,但为什么现在总是“转”不起来?很要命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太弱。在过去的医改中,政府在农乡地区建了很多新的医疗机构,但光有楼和设备还不行,看病要有好医生。

  眼下,为了让好医生向下流动,补充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有效手段就是对口帮扶。但需明确,帮扶不是做“花架子”,不是下到某个乡、某个村就算数,而应真正“沉”入基层,积极作为。否则,就是更严重的资源浪费。(□佳丽)

   整合资源化解看病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就医需求超过了医疗服务能力的增长,“看病难”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

  呼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突出反映在大医院和缺医少药的地方,根本原因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较低。

  为此,呼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完成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总建设规模近5万平方米;新、扩建了乡镇卫生院70个,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污水、垃圾处理和配电、环境等辅助设施建设;在9个乡镇卫生院完成周转房建设35套,为 75个卫生院装备设备1289台件。完成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590个,对 673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设备装备。

  为解决基层人才招聘困难的现状,呼市探索实施“市招县聘乡用”的人才招考录用模式,从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为基层招聘人才314名,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短缺问题。

  针对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新老交替出现断层的现实情况,呼市建立了乡村医生免费培养制度,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 2014年,首批50名后备乡村医生已全部参加学习。同时还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及全科医师转岗、专业技术骨干医师、网络化课程等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呼市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年组建16支医疗队,每支医疗队3人,对口支援16个乡镇卫生院,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在全区率先启动名医工作室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在市四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名医工作室,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此外,还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将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定期下派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全市有56名医师办理了多点执业注册,分别在呼市10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 个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

   上门服务解决常见病

  “孩子们工作忙,无法照顾我,家庭医生平时隔三差五地过来指导用药和保健,现在我的高血压病控制得比以前好了。”家住玉泉区的居民刘大爷说。去年9月,他与文庙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契约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签约服务的形式,逐步建立起医生与签约家庭间长期、稳定、连续的服务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玉泉区兴隆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庙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呼市首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目前,呼市在新城区、玉泉区、清水河县开展了社区服务中心与辖区居民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卫生院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社区医生和卫生院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提供连续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到了城乡居民的称赞。

  在新城区,7名乡村医生每周都会到辖区偏远村去巡诊,最远达50多公里。 “住在山里,看病买药不方便,有了乡医定期巡诊,解决了看病买药的大问题。”郭兰窑村的刘大娘说。

  针对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僻、乡村医生短缺、医疗服务空白地区,呼市建立了乡村医生巡诊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呼市采取就近方便的原则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周边乡村医生提供主动上门服务,为巡诊村医配备小药箱,实施定期巡诊。各旗县区没有村医的村庄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就近村医分片承包,开展巡诊工作,巡诊原则上每周至少一次。除了指导常见病诊疗外,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防接种等。

  2014年,呼市确定巡诊的行政村54个,自然村178个,承担巡诊乡村医生71名,方便了近2.8万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

   智能管理做到“随时访”

  新城区便民医疗呼叫中心是依托该区“智慧城区”平台和呼市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搭建而成,主要以辖区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一键通”老人手机实现呼叫服务。

  这是呼市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呼市先后对基层卫生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升级完善,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覆盖了全市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个乡镇卫生院、16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92个村卫生室;信息系统数据库采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3万份,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呼市开展了卫生信息化服务试点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建设健康小屋,配备了电子血压计、血糖仪、超声波身高体重仪、人体成分分析仪、居民健康查询一体机,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体检数据实时上传到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动态指标参数获取。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3G平板电脑,医护人员携带电脑入户建档、随访,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健康信息实时上传到市级平台,保障健康档案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实时数据更新。通过系统 手机 短信群发功能实现了服务机构向居民进行健康警示和健康活动短信提示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安装了盒装快速发药机和药品智能电子货架,实现了电子处方药品快速智能发放,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面向居民开放了健康档案互联网在线查询系统,居民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并获得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的指导性意见。对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车辆实行GPS实时定位管理,当辖区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定位系统能够准确确定事发地点,就近调度的卫生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