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父亲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宠爱 小姑娘樊溶的故事
11岁,许多这个年龄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嬉戏玩耍、享受宠爱,可对樊溶来说,只要父亲在身边,就是对她最大的宠爱。
成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一处公租房小区,樊溶的家不足40平方米,房间虽小却干净整洁。樊溶的话不多,干家务活很麻利,不像一个5年级小学生。或许源于过早扛起生活的重担,樊溶稚嫩的脸上过早地显现出一种淡淡的沉稳。
樊溶的父亲樊永杰,十几岁就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到市区打工,长年劳累导致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樊溶6岁那年,樊永杰的病突然加重,不仅不能弯腰、下蹲和屈膝,甚至整个颈椎都是僵直的。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樊溶的母亲选择外出打工,照顾父亲的重任就落到樊溶身上。
“樊溶从小就听话,父母叫干啥就干啥。”樊永杰说,“尽管小小年纪,却每天小心翼翼地给我按摩、洗脚、穿衣,还尝试着学做饭,看看周边别人家的孩子,我心里就别提多难受了。”
樊溶说,照顾父亲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尽管还不太懂得如何护理,但觉得给父亲洗脚可以缓解他的疼痛,所以每次给父亲洗脚都觉得很开心。
呼和浩特市的冬天气温很低,懂事的樊溶学会烧炕,她用稚嫩的双手把取暖的煤炭用锤子敲碎,再把炕烧热,只为了让父亲能够在温暖中度过寒冬。
“别人家是大人照顾孩子,我们家却是孩子照顾大人,女儿每次做饭都会给我多盛一碗,总担心我吃不饱。”樊永杰说。
艰辛
樊溶守在生病的父亲身边,用稚嫩的手一遍遍为父亲按摩、擦洗身体,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就不觉得辛苦吗?”记者问。
“起初也会感觉挺累的,心里特别羡慕被父母呵护的小朋友,但时间久了,也就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现在已经成为了习惯。”樊溶说,“每晚给父亲按摩、洗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只要父亲在身边,我做什么都值得。”
上学后,樊溶早晨5时起床,先帮父亲穿衣服,简单料理一下。然后,出门上学。八九岁的时候,樊溶已经能够娴熟地倒泔水、砸煤块、烧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