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幸福在身边——扎赉特旗“十个全覆盖”侧记

12.11.2015  11:43

  

甜叶菊丰收场景

美丽乡村扎旗巴彦扎拉嘎乡七家子村全貌

  茂力格尔嘎查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家园

扭起秧歌心里美

产业兴旺村民富

  编者按: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落实“8337”发展思路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这既是广大农牧民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惠民工程。

  如何把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做好?扎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提档升级为举措,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年初以来,扎旗紧扣民生改善,把群众满意、群众幸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结合嘎查村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创新思路,将村庄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针对各嘎查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进行特色规划,凸显“一村一特色”美景和田园风光,补齐民生短板,使农村牧区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乡处处洋溢着发展的喜悦和收获的温馨。

   村屯建设亮又美

  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贯穿街道,一间间标准的卫生所拔地而起,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引进农家……近年来,扎旗倾力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不仅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缩小了城乡差距,更让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么好的房子,吃水用电都方便,这样的好环境,谁心里都乐呀。”家住音德尔镇红卫村的王富说。“这是政府为我们盖的新房子,56平方米装修好的大房子,我们只拿了一万五就能住了!”提起以前的房子,王富感慨地说:“以前40多平的土坯房,夏天热,冬天冷风嗖嗖地往屋里钻……”“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使王富一家住了30多年的土坯房成为历史的记忆。而与红卫村临近的东方红村,又是另外一番幸福之景。村民李秋艳再也不用担心停水了。因当地的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多处渗漏水,李秋艳家是一年四季提水吃。“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政府为这里改造了自来水管网,让多年来饱受吃水困扰的村民们希望变成现实。

  “走,去看看新铺的路咋样了。”11月2日,记者来到好力保乡巴岱村,居民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检查街巷改造工程情况。

  该乡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村地势低凹,赶上下雨积水就排不出去,居民出行极为不便。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整修后的柏油路将这些问题一并解决,晴天脚不沾土,雨天还能出来转转,有广场、有锻炼的地方,这不就和城里人一样了么?随着资金逐步到位,该乡居民们期盼已久的街巷硬化、电网升级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展开。

  除了街巷硬化,乡民们最满意的是村村通电工程。何月花是好力保乡永兴村的村民,多年来,没有长电始终是他们一家的生活难题,虽然有风光互补发电机,但也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用电。今年实施了“十个全覆盖”村村通电工程,通电线路架到了何月花家门口,通上了长电,这让他们一家特别高兴,对今后的生活更是充满了希望。

  2015年,该旗实施了98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重点打造12个示范型嘎查村,预计投资14.27亿元对30个省际通道等干线两侧重点村屯进行专项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危房改造项目主体完工1954户,无指标自建1454户,维修2797户;安全饮水项目安装压力罐2150个,净水器1200台,利用招标结余资金对存在故障和年久失修的50处自来水工程进行了维修。实施路旁硬化13万平方米;路灯亮化安装完成1200基;实施路旁硬化13万平方米;路灯亮化安装完成1200基;全面完成电力改造升级项目……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无路到有路,从羊肠小道到宽阔水泥路……一桩桩、一件件,滋润了乡亲们的心田,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世世代代的夙愿。(赵瑞)

   绘就幸福新画卷

  “以前,买东西要到三四里地以外的镇里去,小孩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的,每天得跑好几趟,太不方便了。自从有这个便民超市,我们就来这里购物,货品全,价格跟大超市一样,离家还近。”在扎旗巴彦高勒镇永合村王小记超市,村民温贵正在挑选食品。并接连不断地夸奖“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幸福生活。

  在好力保乡永兴村文化室内,村民包喜正在查找关于甜叶菊种植技术方面的工具书,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道出了大部分农牧民的心声:“这些年农牧民都富裕了,村风屯貌改观了,家家比的都是谁挣得多,看到别人种甜叶菊一年就发家了,我明年也琢磨着想试一试呢。一大早,我就来到嘎查文化室来查找资料了,现在一有空闲时间很多人都来文化室学习,跟以前明显不一样了。”

  “现在生活真是好啊,低保、养老保险金年年涨,有病不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活呀,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多年来一直靠低保生活的音德尔镇光明村的王继富老人,如今,又领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个鲜活的民生片段,交织成一曲最动人的“民生交响曲”。扎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加大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抒写了幸福民生的新画卷。

  据了解,扎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从今年1月份起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了5元,最低基础养老金每月85元,最高基础养老金每月105元。截止目前,接收上级拨付城乡居民养老金1784万元,累计为33551人发放养老金1785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78276人,参合率为98.98%。上半年,共为132586人次核销医药费用4654万元。农村低保从今年1月开始普遍提高保障标准,农村由每人每年2615元提高到2929元,共有37780人享受农村低保,现共发放农村低保金4358.9万元。同时,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18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376元。

  今年计划改建便民连锁超市44个,目前已全部完成选店工作,按照标准改造完成30个。新建乡级中心幼儿园6个,建设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40个,实施嘎查村标准化文化室配套设备项目117个。(胥立丽)

     齐心协力护家园

  一个个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一栋栋崭新的蔬菜大棚、一个个火热的建设场面、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美观大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旗在紧锣密鼓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幸福新农村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村、各嘎查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建立起以“一家一户为点,管护队与村委会管线,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统面”的管理工作机制,让村民能够长期享受到出行便利、环境优美、公共服务遍布、生态宜居的各项幸福生活。

  以各家各户为维护主体,承担起维护建设成果的责任。“看到哪儿脏就想扫扫!水泥路通到家,房子建得这么好,这么好的环境咱得好好保持。”巴彦高勒镇永合村村民郭建华告诉我们。“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后,村民为保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幸福成果,自发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该村还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工作。村委会与全村各户签订协议书,实行门前“三包”,将各户平时的表现作为各种评比的硬性指标。通过各种民规民约和评比活动的开展,全面带动引导农民爱护自己的家园,共同维护乡村长久美好形象,建设美好新乡村。

  以管护队和村委会为管护主体,负责本村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负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我们从每户收物业费,聘用专职保洁员定期清扫街道和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效果非常好!”胡尔勒镇胡尔勒嘎查党支部书记陈成林介绍。该村经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研究决定,嘎查出台了管理办法:全村每户每亩地收1元、每只羊收2元、每头牛收5元,用收上来的钱作为治理村屯公共区域卫生管理费,聘用责任心强的专职保洁员。

  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为监督管理主体,担负监督管理责任。扎旗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旗级领导包乡镇,各单位深入农户,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干部亲力亲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该旗实行日常维护、集中整治、定期考评相结合的工作推动方式,明确细化责任,确保维护经费保障,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与监督并切实加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资金监管,做好跟踪监督审计工作。(李静)

     产业支撑后劲足

  金秋的扎赉特旗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华丽地毯,瓜果飘香,丰收在即。从乡村到牧野,花含情,草含笑,随处可见的都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言语中流露着内心丰收的兴奋和喜悦。

  音德尔镇红卫村村民何秀兰,从小到大都非常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如今的何秀兰,扎根红卫村,与丈夫一起开了“农家乐”,不但摘下了穷帽子”,而且为红卫村变成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好地方而自豪。“自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道路硬化了,村庄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来‘农家乐’吃饭的人也多了。现在我再也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别具风情的乡村美景,农家餐馆一年10余万元的收入,足够让城里人羡慕我们了。”何秀兰告诉记者。

  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培育和发展产业让昔日的穷乡僻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了,农牧民收入从哪里来?增收致富门路如何拓宽?没有经济的支撑,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沦为“空心村”。扎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谋篇布局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按照“统筹衔接、特色鲜明、注重操作”的原则,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把产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坚持产村融合、产村同建,将产业培育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积极培育发展适合各地特色的产业项目。

  王连娟是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农民,在村里种植大棚已经三年了,除了自己家的土地收入外,种植大棚一年10多万元的额外收入让他很满足。过去,巨力河村是一个贫穷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该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村里通过向农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该村每栋大棚年可创收4万~5万元,30%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由此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专业村。

  以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为例,实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土地集中种植,增加了土地,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依托农牧合作社,农民进合作社打工,“让从事农业的专家有干头,涉农企业有赚头,本地农民有甜头”。通过这“一增一减、一进一退”方式,村民甩开土地的羁绊,直接到门口的合作社打工赚钱,一手拿租金,一手拿工资,守家挣钱两不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扎旗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立足镇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深挖镇村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做到了乡村有特点,美丽有个性。通过实施设施农业、旱改水、育肥牛养殖、育肥羊养殖、蒙羊牧业园区建设、君和糖业甜菜加工等项目,将一个个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农牧户,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缔结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集团军”,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壮大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条。目前,该旗实施了10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旱改水面积4.5万亩,启动音德尔镇700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建设养羊专业示范村70个,新建80平方米羊舍850处,肉羊饲养量达到235万只,肉羊舍饲育肥达到25万只。农牧业产业呈现出特色化、产业化、园区化态势。(白玉亮 曹文静)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