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市工作的正确方向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
举措
准确把握城市工作的战略地位
通辽市52%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45%的劳动力在城镇就业、71%的消费在城镇实现、88%的投资在城镇发生,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在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清城市工作在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工作的主动性。
充分认识城市
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通辽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体系逐步健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城市发展方式粗放、规划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10个方面问题,王君书记指出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干部能力素质与城市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落实做好城市
工作的思路要求
我们要牢固树立、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理念,切实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围绕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切实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围绕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切实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围绕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切实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围绕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切实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围绕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切实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全面提升城市
建设管理水平
主城区层面。要补短板,切实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提质量,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进一步统筹新老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协调,防止产生新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城关镇层面。要完善城关镇基本功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统筹城镇及周边的森林、草原、水系等生态体系,全面启动各旗县城关镇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活动。中心镇层面。要切实搞好小城镇规划,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要充分体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一批有个性、有内涵的精致小镇。
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主城区城市管理建设水平
——访市委常委、科区区委书记高忱
□本报记者邵楠
近日,市委常委、科尔沁区区委书记高忱就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高忱表示,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指导科区开展下一步城市建设工作的纲领。科区将按照会议要求,结合实际,将会议提出涉及科区的任务和指标,认真梳理,一项不漏,对号入座,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把每项工作任务都落到实处。2016年,科区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目前,科区商业和住宅房屋存量12631套,面积94.5万平方米。通过落实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农牧民市民化进程,扩大公租房覆盖面,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打通供需通道,释放有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着眼于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新、亮、美,绿、静、畅”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以提质扩容为重点,将建国片区基础设施配套与通辽五洲城、欧亚卖场等项目进行捆绑式开发。通过加快导入产业、促进人口聚集,推进城东、铁南、建国城市功能拓展区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双城同创”为引领,创新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入实施城市管理“6356”工程,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违法建设、户外经营、停车秩序、建筑垃圾、户外广告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常态化保持城乡环境的整洁规范。引进桑德集团等企业,推行卫生、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智慧城市。同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切实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扩大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在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中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增强城镇对农村牧区的反哺和带动能力。扎实做好县域总体规划、10个镇苏木总划和控划,确保规划的先导性、严肃性、权威性,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镇、商贸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加强镇村两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城镇经济,健全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和社会整治,建设宜居小镇、美丽乡村。
深入分析城市工作新要求全面做好城市建设工作
——访市住建委主任王宏哲
□本报记者邵楠
“市委就坚持正确的城市工作方向,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从准确把握城市工作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我市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落实做好城市工作的思路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对提高城市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正确分析研判形势,明确思路,做好主城区、旗县城关镇、中心镇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市住建委主任王宏哲就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先,深入学习理解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论述,对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深入分析城市工作新要求,找出差距,找出思路和工作切入点、结合点,推动城乡建设工作发展。
第二,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用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引领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市政府和旗县市区政府协调规划,实现多种资源、功能要求的科学合理配置。以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健全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强化农村牧区规划设计工作。
第三,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主城区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桥梁建设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两环、两桥、六出口”等桥梁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改造提升既有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各旗县城关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一街一路一镇一社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道路、供热、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城市地下管网的新建和改造升级力度,依规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第四,继续推动园林绿化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主城区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突出我市区位特点,将园林绿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民生工作相结合,重点实施辽河公园扩建、植物园新建、西拉木伦公园和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在建公园续建以及一批街角公园、街路绿化、绿化带建设等工程。城关镇强化城市公园、街角绿地、道路条状绿化带建设。今年,绿化覆盖率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至少增加3个百分点。
第五,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2015年,全市待售商品房550万平方米,根据全部待售房屋去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约为18个月的销售量,去库存压力相对而言不算大。要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棚户区改造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落实推动房地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棚户区货币化安置力度,实现公租房货币化,推动房屋供给结构改革,支持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最后,破解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难题。从今年开始,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完全采取征拆改造和综合整治两种方式进行,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2445户、力争完成2万户,基本建成安置性住房4796套。此外,在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公共服务设置建设、农村牧区村屯建设、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建筑业改革、城市建设融资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城市工作新局面。
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实施民生城建
加快完善城镇功能
主城区规划率达
100%
完成31个自治区级重点镇规划编制工作
争取智慧城市国家试点
加快建设“智慧通辽”
●完成霍林河大街东出口、建国北路、胜利北路等道路工程
●开工建设新世纪大桥引道及南北立交桥、红光大桥等桥梁工程
●实施新工二路、通辽铁路枢纽站等路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改造铁南片区和建国片区供热管网,翻建疏通污水和雨水管网
●调整优化商业布局,引进新型业态,培育专业市场集群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开展“双城同创”工作
建设文明宜居城镇
重点实施智慧公交、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旅游等工程,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管理向网格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开展重点难点集中攻坚
回购闲置土地建设游园绿地
实施辽河公园提升扩建工程
完成西拉木伦公园、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工程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