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城市文明新跨越】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22.05.2017  17:10

  ——通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绿树红花,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礼貌;广场夜景,流光溢彩;神清气爽,歌声飞扬……行走在通辽市主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会欣喜地发现,随意摄取一个场景都会让人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继获得“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等荣誉之后,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通辽人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个更高的目标进发。

   追求文明,一座城市的幸福接力

  科尔沁区西苑三区的老通辽人王亚兰这几年越来越惊讶于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黑魆魆的楼道变得干净明亮了,散发臭味的酸菜缸不见了,小区里的路平坦了,树绿了、花多了、灯亮了,违章建筑也拆除了;出门乘公交,没有了你推我搡的拥挤;十字路口少了以往的你争我抢;超市、医院、车站排队已经成为习惯……城市处处都变了样。

  2015年,通辽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通辽人深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于是“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已成为通辽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遵循。

  30余次调度会、协调会、市民意见征求会;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实地督导现场办公;“12345”市长热线、8288581市民热线开通…… 380类群众反映的问题,一项项一桩桩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工作落实与群众诉求的同频共振。

  在今年的全市创城工作推进大会上,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郝茂荣再次强调:“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抓整改,惠民利民造福百姓,让全体市民成为创建的最大受益者,这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崇德向善,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近年来,通辽市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打造“好人之城”,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一生无私奉献的老兵、北疆楷模任明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法官蒋青春;40年义务为全国各地数百位脑囊虫患者寄药6500余副的好心人臧其珍;为照顾两个瘫痪弟弟、舍弃一生幸福的好姐姐秀荣……一大批各类模范典型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道德丰碑,成为人们争相传颂和学习的榜样。

  2016年,在通辽市发布的12期“通辽好人”中,有100人来自农村牧区和基层单位,占到总人数的80%,他们成为人们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典范。中央文明办最新发布了2017年4月“中国好人榜”,通辽市青年张金彪为救落水同伴,献出了年仅18岁的宝贵生命,入选“见义勇为好人”。张金彪是继尚宇、包姑娘、格日勒其木格之后,又一入选“中国好人榜”的通辽好人。学习典型,传递正能量,通辽人的思想境界正在升华。

  一座好人之城,一群心有大爱的人,让这座城市变得充满温度、充满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扎根社区。开发区新城街道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科左中旗青年志愿服务队“1+X”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满天星”志愿服务行动正在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志愿服务的触角已遍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目前,通辽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123100人。

  和谐宜居,一座城市的功能嬗变

  市民郭绍忠吃过晚饭后,叫上老伴儿下楼遛弯,这一次老伴儿爽快地答应了。之前院里坑坑洼洼,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让本就不大的公共空间更显狭小,每次遛弯,老伴儿总是推三阻四,她说这么个破地方有啥可溜达的?现在,他们居住的铁路街道永安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始建于1997年的永安六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许多老旧小区脏乱差的顽疾,它是占齐了。创城工作开展后,铁路街道立足实际,将创城理念和标准深度融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中,从老旧小区改造、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小区建设,打造铁南独有的“永安六区创城模式”,实现小区载体功能和品位同步提升。科尔沁街道铁区社区、西门街道东电社区,霍林河街道472社区等一大批老旧小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改造方案,一个个终于洗净了脸,现出了绿,进出停车有秩序,小区焕然一新呈现在居民面前。

  2016年的供暖期结束后,体委小区教练楼的数十位老人经过集体商议,给通辽市创城办送来一封表扬信,信中说,自通辽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实施了供热管网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这一年他们终于过了一个让人舒心的“暖冬”。科尔沁区的三中市场、大市场经过改造之后,市民萨日娜去菜市场的次数变多了,她说:“环境干净整洁了,食材也买得更放心”。90后的林晓琪每天乘坐公交车,干净整洁的新能源车准时快捷便利,省时又省钱。市民顾大军颇有感慨:“现在出行讲秩序,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明显少了”。在文明交通的背后,很多人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辽市3900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人人既是交通的参与者又是文明交通的维护者,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创城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洗心革面”的过程。为此,通辽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公园、街巷、城市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尔沁区硬化街巷211万平方米;开发区改造街巷300余条,硬化维修120多万平方米;2016年,通辽市投入资金1.52亿元,用于主城区市政道路、路灯、排水设施专项维修改造以及园林绿化工程。科尔沁区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垃圾52余万吨,拆除私搭乱建18030处,清理小广告105万处,粉刷美化墙体面积282万平方米;开发区累计清理城乡垃圾130余万立方米,清除卫生死角3200余处,粉刷墙体80万平方米。为保证创城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尔沁区、开发区不遗余力,分别累计投入12亿元,8.5亿元改善民生。

   文化厚重,一座城市的灵魂内核

  家住枫景家园的刘艳芳送完小孙女上学后,又匆忙赶到群艺馆上课,刘艳芳报了电子琴和声乐2个班。年轻时忙着摆摊照顾家里,学琴学唱歌想都不敢想,如今不仅能学,还是免费的。

  近年来,通辽市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下了大力气,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旗县市区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实行常年免费培训、免费辅导。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安代、四胡、版画、马头琴、长调、呼麦、乌力格尔、蒙古族书法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聘请传承人进校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

  浓浓的书香味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全市“阅读城”创建在今年正式启动,重点抓好100个城市书屋、100个城市朗读角,组建“科尔沁书虫”阅读联盟,打造“科尔沁书虫”阅读推广活动品牌,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读书热情,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一直以来,通辽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爱学习”为目标,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材、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常规活动、校园文化、日常管理之中,使“24字”具体内容在广大师生家长间入耳入脑,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言行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和象征,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一如草原上的蒙古马,支撑着320万通辽儿女在祖国北疆这片亮丽的风景线上一往无前,奔向明天。

  记者手记: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当今国内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问鼎这一桂冠,含金量之高,竞争之激烈,创建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近年来,通辽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增进群众福祉、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紧紧依托蒙古族聚居的独特人文优势,上下联动抓推进,千方百计解难事,全力以赴惠民生。工作中,他们坚持从细节着眼,从群众关切的吃、住、行等具体事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生活环境美化、城市顽疾治理等工程。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发力,通辽市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

  2016年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百姓安居工程、供水改造工程、水质提升工程、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工程等10项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通辽市进一步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全力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程、市政路桥工程、园林景观工程、重大公建工程。进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通辽正在持续发力。


包头市土右旗残联有序推进创城工作,大力营造创城氛围
   为切实推进我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残疾人联合会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