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走基层】米·巴特尔家又接了双羔
原标题:米·巴特尔家又接了双羔
“巴特尔,巴特尔,快来看,又接了双羔!”4月10日,从旗里办事回来的米·巴特尔一只脚刚迈进院门,就听见妻子其其格在喊他。
“一起去看看小羊羔吧,乌珠穆沁羊双羔可不多见。”跟着米·巴特尔一起走到羊圈门口时,记者看到其其格怀里的那块绿色围布上,依偎着两只湿漉漉的小羊羔。刚刚出生的羊羔眼睛还没有全部睁开,小卷毛贴在身上,被冷风一吹,瑟瑟发抖。
算上这对儿,巴彦敖包图嘎查牧民米·巴特尔家已经接了422只羊羔。
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巴图冲着米·巴特尔笑着说:“你是不是该请大伙儿喝酒了?我们一来,你家就得了双羔!”
“我家今年已经接了10来次双羔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刚才还下了个牛犊呢!”其其格说。
接羔保育,是牧业生产中的大事儿。每到接羔的时候,是米·巴特尔和其其格最辛苦也最开心的日子。夫妻俩介绍,到4月份他们家接羔就基本结束了。
“现在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养殖户接冬羔,在进行科学搭配补喂、棚圈抗风寒、母畜孕期管理、羔羊常见病防疫防治等方面,科技人员做了不少指导和培训。去年我家的羊出栏时间提早到6月,不算政府的补贴,至少增收4万8。”米·巴特尔算起了自己的增收账。
“春羔和冬羔有什么区别吗?”
其其格告诉记者,春羔是每年11月配种,来年4月开始下羔,9月出栏。而冬羔则是前一年的8月开始配种,1月开始下羔,6月即可出栏。她指着不远处的羊群高兴地说,1月份下的羔子,有的已经长到了40多斤了。
“把出栏的日期提前了3个月,就能增收吗?”
“那当然!”米·巴特尔一脸自信,“去年市场行情不好,我家6月份出栏240只羊,每只按600元算,一共是14.4万元。如果这批羊等到9月份出栏,单价已经跌至每只400元。这样算来,冬羔是不是比春羔多挣了四万八?”
巴图副局长介绍,西乌旗每年有15万只肉羊实现提前出栏。在他看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经历夏天放牧,羊皮不会受到狼针草的损坏,每张羊皮价格可以高出至少70元左右;第二,提前出栏正是处于旅游旺季,羊肉价格高,既节约草料成本又保护了生态,可以提高牧民收入。
说起今年的打算,曾经当过嘎查长的米·巴特尔心里有本账:“我家有1860亩草场,又承包了7000亩草场,如果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就不再购买羊羔,把我这400多只伺弄好就行。不过我已经与企业签了订单,给300只羊上了耳标,建起了可追溯体系,羊肉一斤至少多卖5毛钱。”
筹款自盖棚圈,争取项目又盖了草棚,积极适应市场,理性扩大生产规模……能干的米·巴特尔精打细算,勤劳致富,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巴图告诉记者,全旗到现在共接羔80万只,成活率达到99.2%。米·巴特尔家羊羔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9.9%。(记者马少林 王国英 巴依斯古楞)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