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增雨作业助力降低林区火险等级

31.07.2015  12:38

  中国气象报记者刘晶  通讯员麻服伟报道 7月20日至27日,黑龙江省人影办组织两架运12型人工增雨飞机,在大兴安岭地区实施增雨作业。期间,共组织8架次作业,累积飞行17小时04分钟,总航程为3820公里,作业影响面积14819平方公里。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下,森林火险等级降低,林区旱情得到缓解。

  进入7月份以来,为了更好地抵御伏旱、保护大兴安岭生态环境,黑龙江省人影办一方面通过发布《大兴安岭林区人影作业条件预报》、《未来三天人影作业过程预报》、《人工增雨作业潜势预报》,为林区、旱区的地面作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由于7月份降雨天气多数呈现的是积状云降水,给飞机人工增雨带来很大的危险性,黑龙江省人影办作业指挥人员24小时值守,选择有利时机,采用连续飞机作业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增雨效果。与此同时,大兴安岭地区人影作业人员从7月20日20时起开展全区联合增雨作业,截止到23日8时共开展联合增雨作业3次,出动增雨车辆12台,其中,呼玛开展了高炮增雨作业。

  监测数据显示,漠河过程降水量70.1毫米,加格达奇区26.2毫米,呼玛25.8毫米,其他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水。增雨作业范围内降水效果明显,对缓和当前旱情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