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地”鼓起农场职工“钱袋子”

04.03.2016  09:35

  “今年,我们队职工外包村屯农民的土地面积不小,职工刘希海外包地5000余亩,纯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十六队党支部书记王成春自豪地介绍起队里职工外包地情况。

  据悉,流转村屯土地在这个农场被称为“外包地”。2015年,甘河农场积极引导职工流转屯村土地面积达17万余亩,土地分别种植大豆和玉米,仅种植玉米职工每亩可获得收益200—300元;农民每亩实现保底收益约320元,农民总共可获得保底收入约5000万元,从而使农场职工和村屯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据了解,从年初开始,该场职工们每天都在酝酿外包地事宜,例如外包地的租金价格、种植的作物及品种等等。目前,职工已逐步改变以往“死守”农场耕地的一贯做法,积极外包附近乡镇农民的土地,使农村的土地不断地向农场流转。(周旭友)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