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羊“移民”内蒙古要过几道关?

29.07.2015  12:09

  编者按:作为我国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历来重视畜种改良,近年来更是频频从澳大利亚等国引进种羊等优质种畜,用于品种改良繁育。就像一个人要移民他国,需要达到相应的法定要求、通过法定程序一样,一只羊的跨国引进,背后也有着严格的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检验检疫机关要严格依法把关,严防动物疫病传入,严守祖国北疆生态安全。

  7月24日上午,蔚俊翔收拾起行囊,离开他连续工作近50天的进口种羊隔离场。此时,妻子和2岁半的儿子远在满洲里的家中,盼着他早日归来。

  蔚俊翔是满洲里检验检疫局的一名检疫工作人员,在今年6月初进口的国内史上最大一批种羊隔离检疫期间,他被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选调,负责全程驻守隔离场,监督监管进口企业的强制隔离工作。45天期限届满,蔚俊翔顺利完成了使命,5000多只进口种羊就此走完“移民”程序,正式定居内蒙古大草原。

  “入境后的隔离检疫可以说是最后一道关口,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种羊要获得中国‘绿卡’,必须通过层层严密的检疫关。”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物检验检疫处处长屈海民说。

   登机前——

   一只一只挑出来隔离观察再选优

  6月1日晚,呼和浩特白塔机场。

  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动物检疫人员,承担消毒杀菌任务的工作人员,种羊进口企业负责人……停机坪上,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21时39分,一架波音747飞机在夜色中降落,缓缓驶入停机坪上预先划定的检验检疫隔离区。

  “终于到了!”屈海民告诉记者,这架从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飞来的进口种羊包机,本来应该是当天下午就到白塔机场,因为经停新加坡时误点,抵达时间推迟了近5个小时。

  据介绍,这批进口种羊在国内历史上单批进口数量规模最大,共计5500多只,从墨尔本机场分4个架次的包机飞抵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当晚落地的是第一架次。

  在接机现场,进口商代表、石家庄市千祥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东介绍,首批到来的这1275只种羊为杜泊等3个出肉率高、养殖效益显著的品种,公羊每只1.6万元,母羊每只1.26万元,都是非常值钱的“宝贝疙瘩”。

  千祥公司董事长师向明告诉记者,这批羊只共有杜泊等3、4个品种,由于是作为种羊进口的,所以把关比较严,成本也比较高,按要求不能检出7种疫病或病菌,一旦发现就要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每一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源自澳大利亚的110个牧场。

  “选定后还要采血化验、隔离观察。”屈海民说,为了保险起见,这次进口的种羊在出口国上飞机前,就经历了一次隔离检疫,羊只通过了这道关之后,才有机会登机。

   落地后——

   现场检疫消毒后立即运往隔离场

  飞机停稳后,舷梯放下来。这时,身着生化防护服的消杀工作人员开始行动,先对舷梯下的地毯喷施消杀液,再给舷梯消毒杀菌。

  消杀作业过程持续十几分钟后,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机舱门打开了。记者穿着防化服,和办理检验检疫书面手续的工作人员一同进入机舱。隔着口罩,仍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羊圈味儿,舱内固定着一个个大木箱,隔着箱壁上的缝隙,可以看到羊只在里面走动,空间还算宽敞。

  澳方企业代表、澳大利亚艾迪士国际贸易公司副总裁Scott Altschwager全程护送这批进口种羊从澳大利亚到内蒙古的空中旅程。在他看来,这批“宝贝疙瘩”经历了一次不错的飞行。

  “这趟一共1275只,一路上没有一只出问题!”作为此次跨境种羊贸易的出口商代表,Scott Altschwager接受了记者的简短英文采访。他表示,这批种羊经过严格挑选,在澳大利亚也是优质种羊,内蒙古的气候条件和牧草资源,和这些羊只的原产地情况比较接近,“它们应该可以很好地适应这里。”

  检疫工作人员对舱内的进口种羊进行了目视检验,一个个装羊的大木箱陆续出舱,再接受消毒处理和表面检验,贴上检疫标识后,迅速拖运装车,离开机场。在随后的几天里,另外3个架次的种羊包机从澳大利亚直飞内蒙古,均在白塔机场落地。

  屈海民告诉记者,4个架次的进口种羊包机在6月7日前全部到达内蒙古,经过落地初检、表面消毒处理后,就按照指定路线押运到经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认可的进口种羊指定隔离场,实施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

   隔离期——

   入境隔离45天不合格者被扑杀

  7月14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的千祥隔离场,6月初进口的“史上最大一批种羊”,正在这里接受隔离检疫。

  隔离期间,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对这些进口种羊的血样逐一采集、化验,进行7种动物疫病诊断检疫。根据化验结果,一旦哪只羊查出患有这7种病,或者曾经得过,就要面临着被“处决”。当天,62只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种羊因为检验结果不合格,屈海民带队前来监督检疫不合格种羊的扑杀处置过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隔离场建在一片山地草原的低谷,放眼望去不见人烟。据了解,按照建设要求,场区周边3公里内不能有畜禽养殖。走进占地约150亩的场区,管理区、养殖区、疫病观察和治疗区、扑杀区、掩埋发酵处理池等泾渭分明。检验检疫机关选派的工作人员蔚俊翔长驻隔离场,负责全程监督这批种羊的隔离检疫工作。他告诉记者,经过隔离期间的采血化验等检测手段,共发现64只“问题种羊”,其中2只已经死亡。

  准备工作就绪后,记者穿上生化防护服进入扑杀区,只见工作人员手持注射器,依次向62只不合格种羊的颈动脉注射敌敌畏。“这样可以让羊只死亡时间缩短至几秒到十几秒,通过‘安乐死’来减轻它们的痛苦。”蔚俊翔说。

  随后,死亡的羊只被投入紧临扑杀区的生化发酵池,再投撒生石灰和火碱溶液,进行无害化处置。

   保安全——

   最后体检一次完成“移民”通关

  “除了那些被扑杀的羊之外,其他的羊都不错,这些日子都长膘了。”千祥隔离场工作人员赵越介绍,这批种羊的隔离期结束后,就陆续被分配到全区各地的优质种羊繁育场。

  据了解,由于检疫要求而扑杀种羊导致的损失,将由承保的保险公司向进口商赔付。

  7月22日,被封闭隔离45天的5000多只澳大利亚进口种羊,接受了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物检疫人员的最后一次“体检”。7月23日,它们终于获得自由,陆续离开隔离场,正式落户我区各盟市种羊改良繁殖基地。

  “下半年,还将有3个包机的4000多只澳大利亚种羊经由呼和浩特空港进口,规模也不小。”屈海民对记者说,活畜进口的把关责任很重,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细化工作流程,把可能发生的疫情拦截住,“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我区的牧业生产安全,而且会影响到北方生态安全!”(记者黄永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