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伦县:“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

23.08.2015  17:47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3日电(记者彭源)8月,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到处风景如画、绿意盎然。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朵朵乳白色的云团倒映在蓝盈盈的多伦湖中。微风吹过,涟漪四散,如同一幅色彩瑰丽的印象派油画。

    “15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遍地,当地老百姓都说多伦是‘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粮、沙子埋房’的地方。现如今,想在这里抓起一把沙都难哩!”多伦县副县长赵宏站在曲家湾村退耕还林项目区的坡地上感慨地说。顺着他的目光,向南眺望,一排排近2米高的樟子松整齐地铺展开来,像是给不远处的曲家湾村戴了一只墨绿色的翡翠手镯。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开荒、超载放牧等不合理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一度急剧恶化。据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县风蚀沙化面积33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7%,沙尘暴肆虐,沙进人退。近50万亩农田因严重沙化无法耕种而弃荒。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013元。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赵宏说,当初沙尘暴最严重时,多伦县就像是悬在北京市头顶的一个巨大“沙盆”,一锹接一锹地扬沙。

    时隔15年,记者再访南沙梁。镌刻着治沙誓言的磐石掩映在浓密的树林间,曾经的一脚下去一个沙窝变成了一路走来一片绿色。樟子松、杨树、山杏、黄柳等树种随处可见,微风中树影婆娑摇曳,静谧中依稀听到啾啾鸟鸣。

    多伦县林业局副局长俞海生告诉记者,与2000年相比,多伦县林地面积由3.6万公顷增加到1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6.8%提高到31%,项目林区草植被盖度由不足30%提高到85%以上,特别是“十二五”(2011-2015年)以来启动实施的“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经过5年时间完成樟子松造林106万亩,在浑善达克沙地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转变。

    多伦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目前,沙区面积较大的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造林面积已占到全国造林面积的1/3。据监测显示,全国沙化土地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6个百分点,沙化程度减轻,植物多样性增加。

    绿色让多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创造出丰厚的经济价值。每到夏季,不少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游客专程前来消夏,凉爽宜人的气候和沁人心脾的景色很快使他们从酷暑中解脱出来。近年来,多伦县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3亿元。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此前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没有沙区生态状况的根本改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就难以全面实现。未来,防沙治沙要坚持走基地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一批像多伦这样上规模、高标准的防风固沙林基地,提升治理质量,形成规模效应。“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要努力建成10个百万亩、100个十万亩、1000个万亩的防沙治沙基地。(完)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