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04.08.2016  12:35

锡林郭勒盟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可挖掘潜力巨大。继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地不断挖掘和发展草原人民的吃、住、行、娱等方面的传统文化、部落文化、民族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制作技术,这对全盟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突出办学特色、民族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实行了升学预备式和就业预备式并举的办学模式,为牧民子女走出草原创造了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盟本级设立15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民族特色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聘请能工巧匠。目前,全盟民族职业院校有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含综合高中)5所。开设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1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盟级特色专业6个。学习特色专业的在校生1145人。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重点发展民族音乐舞蹈、马头琴、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专业。东乌旗综合高中重点发展民族服饰、民族体育、木雕等方面的专业。锡林郭勒职教中心、苏尼特左旗民族综合高中重点建设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铜浮雕、陶制品制作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学校定期从蒙古国聘请民族服饰设计、制作的专业人员,相互交流,提高本校专业师生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水平。民族职业院校在开设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专业以外,注重培育民族地区生产需要的畜牧业、兽医等专业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捷克、射箭)、民族餐饮与礼仪(蒙餐制作与创新、蒙古族服饰)、民族艺术(长调、马头琴、呼麦)、民族手工艺(铜雕、马头琴制作、陶艺品制作及旅游纪念品)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专业,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了牧民子女的生产劳动技能,提高了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民族文化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深受广大牧民子女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