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综述

08.07.2015  18:02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工作原则,不断强化“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积极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措施,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乌海提供了有力保障。

  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地震监测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开展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全市地震监测预测严格执行周、月会商工作制度;动植物宏观观测点严格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2014年无明显宏观异常现象。同时,为改善哈图乌素地震台工作环境,我市对该台办公用房进行维修改造,并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爆破震感报告制度,地震监测仪器、信息传输系统运行和地震监测数据报送及时准确。 据统计,我市2014年共印发上报周、月会商报告64期,向自治区提交的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获得全区质量评比二等奖,地震监测预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重新调整充实“三网一员”队伍,重新编制了《乌海市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指南》;对全市宏观观测点开展专项检查。在抓好地震宏观、微观前兆观测的同时,我市还严格执行震情速报制度,高度重视有感震的处置工作。

  突出重点开展震害防御切实做到常抓不懈

  做好震害防御工作,变震后被动救灾为震前主动防御,是实现科学防震、主动减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市震害防御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防御观,坚持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本着“地上搞结实、地下搞清楚”的原则,大力推进震害防御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2014年,我市强化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简化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意见》和《乌海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全年共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5件;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举办了全市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专职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能力;抓住农区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有利契机,提升农区住房抗震能力,农区危房改造全部按照抗震8度设防建设,农区校舍建设按照重点设防类进行设防;全力推进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小区划工作,城市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小区划项目的3个专题已通过验收。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震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我市于2014年重新修订印发了《乌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和《乌海市地震应急操作指南》,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提高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了对突发地震灾害的综合协调领导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增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2014年我市举办了全市60所中小学校5.7万名师生参加的综合应急演练、化工企业灾后灭火救援实战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检验了我市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和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作战能力。市区部分单位不间断开展灾害逃生自救知识培训、医疗救援应急实战演练、生活饮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反应速度、灾害防范和处置能力。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三区共设立应急避难场所34个,海勃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800万元配套资金的支持。

  强化科普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的地震防、抗、救知识和方法,逐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各级地震部门紧紧围绕落实《防震减灾法》,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各种重要时段,通过进社区、新闻媒体宣传、学校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科普宣传活动。 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强自治区级和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去年全市新增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推荐申报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7所,其中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记者 赵永强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