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窑的中国梦

14.10.2015  09:58

  原标题:大汗窑的中国梦

  9月9日,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带着内蒙古人民真诚的问候与祝福,4万多套由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瓷器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程。

  为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代表团决定为在西藏工作的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和驻藏官兵赠送“吉祥八宝”纪念茶杯,为每户西藏家庭赠送一套酥油茶碗,大汗窑便是生产企业之一。

  “当代官窑原来在咱们内蒙古鄂尔多斯!”随着6辆专车从大汗窑缓缓驶出,围观市民不时发出这样的惊叹。

  承接国家订单还仅是一个开始,按照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权辉的愿景,大汗窑的目标是要从鄂尔多斯走向世界。

   获得国家订单

  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货车进进出出,一条条生产线宛若长龙……9月的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秋意渐浓,但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园区的大汗窑却生产正酣。

  最后一批礼品全部打包上车后,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颖军长舒了一口气:“我们要把精心烧制的大汗窑瓷,尽快运往雪域高原,让藏区牧民早日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

  而能承接这样的订单,还得从深圳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的中标说起。

  深圳国瓷永丰源作为我国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与英国、德国、日本等陶瓷劲旅争夺话语权。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上参展的“帝王黄”“满堂红”瓷器,得到了普京总统的高度赞扬,曾轰动一时。

  国务院相关部门按照中央指示,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进千家万户。经过多轮招投标,国瓷永丰源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分量最重的62万多套国家订单。作为国瓷永丰源的分厂,大汗窑分得了4万多套生产任务。

  李颖军介绍,此次定制的瓷器,制作难度很大,但国内陶瓷产业最先进的设备、最高端的技术都集中在了大汗窑。为了让瓷品更加完美,他们进行了工艺创新,把原本的单金要求改为浮雕金技术,金含量标准从行业普遍认可的不到10%提高到14%。

  “8月初接到了总公司的任务,8月底就提前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定制。”李颖军将其形容为公司制瓷史上从未有过的攻坚硬仗。

  时间虽短,但在产品质量上,大汗窑近乎苛求。

  走进厂子,素检和釉检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检查瓷面。旁边的次品区和废品区叠放着一些看似完好的瓷品,记者拿起废品区的盘子详问,原来仅因底部有一处凹进去略显不平整,而次品区的一个盘子则是因为上面有一个细微的黑点。

  “我们对瓷品的要求很严格,有超过0.3毫米的黑点就放在次品区,但合格率却保持在85%—90%,行业领先。”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统计表上显示,当天合格率达到了90%。 近日,国瓷永丰源的董事长刘权辉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封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国瓷永丰源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加强技术攻关,坚守质量红线,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献礼西藏,作为国瓷永丰源的分公司,这无疑也是给予大汗窑的肯定。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

  曾经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凭什么能够吸引这样一家航母级陶瓷企业的青睐?

  用李颖军的话说,大汗窑在鄂尔多斯落地生根,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准格尔旗境内高岭土矿产品质优厚,储量达60多亿吨,长石、石英砂、石灰石等资源丰富。按照当地中长期规划的陶瓷产业目标,这些资源至少可以保证服务40年。

  “准旗陶瓷企业原料及电、气等生产要素占产品成本低,比潮州、深圳等地低70%,‘地利’明显。”刘东杰看中的除了准旗丰富的矿产资源,更看中的是准旗三省交界的良好区位及其背后广阔的西北市场。

  而更为巧合的是,国瓷永丰源自身的发展局限与鄂尔多斯转型需求不谋而合。

  为避免陷入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陷阱,准格尔旗近年早已加快了在依托资源基础上寻求转型发展新出路的步伐。

  当地政府试图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北方瓷都,但其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市场和技术。由于起步晚、知名度小,准格尔旗的陶瓷产业很难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受困于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熟练的陶瓷工人,陶瓷产业后劲不足。

  而远在深圳的国瓷永丰源却正因成本压力急切寻找新的生产基地。“永丰源是国家文化部挂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国家文化产品出口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缺的就是像准旗这样的风水宝地。”李颖军认为,在“天时”上,准旗的转型之路与国瓷永丰源瓷业发展战略形成了高度契合。

  而最终促使国瓷永丰源在此投资建厂的则是“人和”。

  “公司选择在准旗投入,不单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更吸引我们的是这儿的优惠政策和浓厚的人情味!”李颖军坦言,“从企业入园到项目的建设,鄂尔多斯市和准旗政府都给予了保姆式服务。”

  也正是当地政府的眼光与诚意,最终促成大汗窑项目正式实施。2011年3月,伊东集团与深圳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大汗窑项目正式签约。

  政府搭好台,企业来唱戏。一唱一和,互利共赢终于使大汗窑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工业4.0,成为鄂尔多斯实现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发展非煤产业的重要代表。

  经过3年建设,2014年6月22日,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正式点火投产,一期产能4000万件高档日用瓷,主要针对欧美市场。四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产量将达到年产2.4亿件,相当于深圳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的5倍。

   做世界上最好的陶瓷

  走进大汗窑的厂房,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伴随着的轰轰隆隆的机器声,最繁忙的是高速运转的设备。机械手臂托起釉烧的磁盘,平行移动到传送带上送入下一个流程……

  事实上,原料进入生产线后,从球磨机加水细磨到压滤泥饼20多道工序,整个流程一“线”呵成,产品从生产到成品不落地,成功实现了陶瓷生产流水线全自动化生产,而这在全国日用陶瓷企业中也是首家。

  这让大汗窑从原料到成瓷只需一天半的时间,比传统企业快13天。

  “尤其是引进德国制造的全自动等静压成型生产线,采用干粉成型技术,节能高效;产品烧成全程电脑智能控制,温度控制准确,实现了产品烧成节能降耗,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国内首家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处理抛光后素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自动喷釉生产线解决了手工操作质量差、效率低的难题……”杜刚滔滔不绝地为记者介绍厂房的“宝贝”。而正是这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的采用,奠定了大汗窑的产业雄心。

  一个行业发展从起步到成熟再到规范都会经历各种挑战。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规的实施,陶瓷行业也迎来一大关口。

  “今年对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环保年,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让一些陶瓷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挑战。”李颖军说,“但我们不存在这样的压力。”

  自大汗窑建厂以来,就力求节能环保,在环境问题上做到零容忍:产品烧成窑炉采用碳化硅棚板承载产品,替代了传统的匣钵,实现了低耗高产;利用窑炉余热提供车间冬季供暖和生活用热水,仅一条窑炉余热利用一项每年节约天然气费用500多万元;污水处理采用国内先进的超滤膜技术,100%废水达标回用,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2套压滤设施,即回收的釉料和泥料分别压滤储存,再返回生产中利用,整个生产没有外排废料;利用钢模和多孔树脂模替代传统石膏模具,避免了环境的二次污染……

  而大汗窑更大的功绩则是变废为宝。

  “我们开发的炻瓷以及大汗玉系列,都用到了当地的煤矸石。与此同时,废水实现零排放,水资源循环再用,光是水费每个月就节省了几十万元。”大汗窑副总经理杜刚介绍。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让大汗窑成为了中国陶瓷界“绿色制造”样板企业。

  也正是以这样的理念,让世界500强企业宜家正在考虑与其合作。“若跟宜家合作后,每年将新增两千万件的订单,这对还在成长期的大汗窑来说,至关重要。”杜刚说。

  事实上,大汗窑的目标不只是中国北部瓷都的标杆,刘权辉对其还有更大的希冀。

  走进大汗窑的精品瓷展区,陈列着不少含有蒙古族图案和设计的瓷品。依托鄂尔多斯丰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大汗窑立志要把蒙元文化传播世界。

  “近百年来,China这个曾经让全世界仰慕的陶瓷国度,已经不再独领风骚。站在国际高度,我们要以优秀的中华瓷文化为根基,以超越日本和德国的工艺为目标,做世界上最好的陶瓷。”

  为此,大汗窑投产以来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挑战传统陶瓷行业的标准和高度。同时按照其总体规划,大汗窑还会建设元瓷会展中心和研发中心,届时大汗窑将成为世界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高档日用瓷生产的龙头企业。

  “品质是品牌和市场发展必备因素,而大汗窑的技术和设备领先世界,必将成为世界陶瓷业的明星。”刘权辉的话掷地有声。(记者 郭俊楼 杨利伟)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