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走进大草原——深圳文博会内蒙古展厅参观侧记
原标题:仿佛走进大草原
——深圳文博会内蒙古展厅参观侧记
看,蒙古族芭比娃娃!
在5月14日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内蒙古展区人气很旺,一名观众正在拍摄鄂尔多斯市子轩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蒙古族人形”系列艺术品。当天,我区参展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因为风格独特而受到观众围观和青睐,成为1号展厅的一道亮丽风景。记者 刘春 摄
5月14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楼1号展厅,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会场,全国各地的展厅都在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吸引着观众和采购商。
当天,为期5天的深圳文博会开幕。我区的20家公司参加这一盛会。内蒙古展区设在主会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楼1号展厅中部。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具民族特色、设计成河流意向的美丽展厅。还没等细看展厅陈设,伴着马头琴的悠扬乐声,蒙古族姑娘已经舞了起来。观众仿佛到了大草原,心灵一下子宁静下来。
美丽的草原能带回家吗?能,只要再往前走几步。
在内蒙古天堂草原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展台的大屏幕显示器前,定居深圳的内蒙古姑娘朵拉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便下载了蒙文版天堂草原音乐APP。当她得知这个客户端拥有5万多首可供下载的草原歌曲时,非常震惊和欣喜:“界面简洁,操作也特别方便。之前一直找不到这么一个APP来听我们草原的歌曲,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
内蒙古天堂草原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庞大的草原音乐资源和云计算操作系统,将音视频、图片、卫星直播媒介进行整合,做成了APP,让更多人借助科技的力量共享草原音乐。公司董事长哈斯巴根说:“我们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支持所有上网平台,向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
融入科技和创意元素的民族文化产品,为人们带来了无限趣味和惊喜。存在于书籍中的蒙古族历史人物、陈列于博物馆的蒙古族服饰和器具,甚至是消失的战车和古代兵器,如今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得到动态立体呈现。《铁木真被困深山九天九夜》等蒙古秘史系列动漫微电影展播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幼教领域的采购商的目光。这套产品的研发团队来自内蒙古安达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安达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索楠介绍,他们依托丰富的蒙古族文化遗产,以现代化高科技虚拟数字内容展示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建立起了包括有蒙古族历史人物、蒙古族服装服饰和生活用品等5大类、上千种素材的蒙古族文化遗产原创虚拟数字库。“根据文字图片资料,利用3D建模技术把它还原出来,展示给人们,带给受众的是不一样的感官享受。通常情况下,人们讲到文化产业首先想到文化输出,我们的理念是做文化产业先做好文化的保护。目前,数据库仍在持续更新中。这为我们将来开发更多民族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奠定了基础。”索楠说。
可能意犹未尽,一些观众在我区展厅参观之后离开了,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不少人还买下自己中意的产品。“草原文化是看得见的文化,吸引力就摆在那里。经过科技手段还原出来,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元素,魅力就更足了。”一名购买仿青铜器马头琴播放器的女士说。
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处长邬韶峻说,科技与创意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也是自治区当前和今后重点打造和培育的方向。“我们要看到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把我们优势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社会、市场和大众,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记者 刘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