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奈曼杖子村:盼望打一眼深水井
拉水车是必备工具每家都有很多盛水桶土城子乡政府工作人员入户了解用水情况有关人员向邬广云介绍当地地质情况当地地质环境复杂,记者采访途中遇到山洪邬广云在勘察岩石构造
文·摄影/记者 段丽萍
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奈曼杖子村地处辽宁省和赤峰市以及通辽市三地交界处的山区,土地贫瘠,常年干旱,年均降雨量小于200毫米,人畜饮水困难。该村有耕地5454亩,却没有一亩水浇地。8月22日,记者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邬广云一行赶赴通辽市奈曼旗,实地对奈曼杖子村的缺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村民买水吃
“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当日,记者一行到来时,奈曼杖子村支部书记孙福生早已等候多时,见到记者一行,他热情地迎上来。
据介绍,奈曼杖子村共有206户,总人口736人。多年来,旗乡村三级政府都曾尝试多种途径解决该村吃水难的问题,然而受条件限制,缺水问题仍然严峻。更让村民们苦恼的是,现在用的饮用水都是浅层水,属于坡洪积碎屑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无法满足用水需求。因此,村民们家中的水井都成了摆设。
吃水难不仅困扰着村民们,更是成了当地各级政府领导的心病。孙福生说:“在饮水问题上,各级政府领导为我们村想了不少办法。2006年,在政府及村委会的努力下,村民们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受天气干旱的影响,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又凸显出来。村中居住在地势低洼处的村民家的水龙头偶尔还会有水,可居住在地势较高处的村民家的水龙头是滴水不流。2013年,土城子乡恢复建制,政府及村委会继续努力为村民们寻找水源,但是打下的浅水井都不出水。为了吃水,村民们只好到周边的村子买水吃。所以,村民们迫切需要一眼深水井,来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想法子节约用水
“我们每天都想着办法节约用水,用淘米的水洗碗,然后再浇院里种的菜。”采访时,村民刘新芹向记者讲述了村民们珍惜每一滴水的情况,“如果村里能有一眼深水井,那是比过年还高兴的事儿!”
75岁的村民王明义对蒙牛爱心井期盼已久。他23岁来到奈曼杖子村,在这里住了52年,对这个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在王明义的记忆里,52年来,政府先后给村里打了7眼井,但是用上一段时间就没有水了。王明义告诉记者:“在村里,挑水是家家户户每天必做的事情,我已经挑了52年的水。这次听说土城子乡政府申请了蒙牛爱心井项目,一想到以后吃水难的问题要解决了,村民们都非常兴奋。”
特殊的地质构造
当日,记者来到村委会,刚一进屋,就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大水桶。村主任迟海军一边从桶里舀水,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吃水困难,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拉水吃,所以家里都有这么一个大水桶,方便存水,饮用、做饭都靠它。”
记者了解到,造成村民们吃水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奈曼杖子村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邬广云实地查看完当地的地质环境后对记者说:“奈曼杖子村地处贫水区,年均降水量较小,地下水补给弱,村子附近沿沟谷仅分布有局部第四系坡洪积黄土含碎石弱含水层,且不稳定,以往打出的水井就坐落在该地段上。从区域上看,这一地区的地层为花岗片麻岩,观察地表露头可知节理裂隙较发育。因此,区域上分布有基岩裂隙水,在有断裂构造带分布地段岩石破碎,可找到能够满足村民们用水的供水井有利成井部位。通过实地勘察,位于村东部分布有一条明显的构造破碎带,我认为井位应该定到这一位置比较合适。同时要选择一个钻探技术好的井队承担该工程,就可以打出井,解决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