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奉献 无怨无悔——记红十字会志愿者典型事迹

16.06.2015  18:25

 

赵慧民,今年47岁,是锡盟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的一位极其普通的初中历史教师,也是苏尼特右旗红十字会的一位志愿者。

自从1989年8月份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本职,在旗教育局、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和支持下,认真发挥专业特长,热爱学生,利用好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积极辅导,历年来所教学科成绩在全旗名列前茅,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同时,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也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出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危困人群的同情,有责任和义务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历年来,在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的全力支持下,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赵老师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帮助孤寡、残疾、乞讨的老人,并于2006年加入了红十字会,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者。下面是赵老师众多帮助老人例子中的几个。

1998年冬天,临近年关,在察右后旗土牧尔台火车站候车室门外,躺着一位严重冻伤而无法行动的已滞留数十天的流浪年轻妇女,当赵老师得知后,与其学校同事李生厚老师、铁路职工王学才,一起把这位妇女接到新民乡一位名叫鲁世万的好心老夫妇家,共同悉心照料,一直到1999年夏天,身体基本康复后,才将其送到张家口一所救助站。(因为她自称是张家口人)

从2005年——2008年12月,照顾赛汉镇九居委一位叫武培忠的脑梗鳏居老汉,并组织十二户爱心家庭轮流护理,直到其病逝。然后联合旗公安局、民政局将其妥善安葬。

从2009年——2012年2月,照顾赛汉镇三居委一位85岁名叫雷秀花的老人,老人双腿不能走路,靠爬行移动的空巢寡居老奶奶,直至去世。

从2010年起,照顾赛汉镇三居委一位名叫李润,身患严重高血压的鳏居老人(旗搬运队退休工人,无儿女)并帮助联系入住我旗民政局福利院(2012年12月入住)。

从2006年至今,收留照顾原籍商都县的两位鳏居老人,一位名叫王秀雨,今年73岁,一位叫石连生,今年73岁,并安排在我旗天主教开办的临时养老院内(两位老人信奉天主教)。

从2001年至今,照顾我旗桑宝力嘎苏牧白音车勒嘎查失去所有亲人的苏木雅额吉(今年68岁),这位老额吉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两子一女和恩爱的老伴,可天有不测风云,先是两个儿子因意外事故先后逝去,接着女儿也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三年前,相濡以沫的老伴也撒手人寰。失去亲人的老人整天以泪洗面,于是赵老师义不容辞的担当起照顾老额吉的责任,将其从牧区接到赛汉居住,从帮助买米买面,到提水送炭,至老人生病住院等等,都进行照料,被老额当作干儿子。

从2001年调入赛汉后,不但逢年过节,平时也会经常看望,照料我旗民政局敬老院的老人,尤其是陪伴那些病危的老人,予以临终关怀。

2005年春,在上班的途中,遇到一位在街上慢慢前行的老人,赵老师上前询问,得知是一位来自桑宝力嘎苏木白音车勒嘎查的牧民,老人叫孟克,双眼患有严重白内障,视线模糊,看不清道路,便把老人接到家中,托赵老师的爱人代为照顾。在上完自己的课后,带领老人来到旗红十字会,说明情况,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很友好的接待了他们,了解了详细情况后,及时与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联系,并安排检查和手术日期。旗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专程陪同老人到医院实施复明手术。术后,老人恢复的非常好,老人一直在感谢着红十字会和赵老师。从此赵老师与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座谈交流中也得知红十字会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做公益的一个好组织,是传播和谐发展,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于是,赵老师发自内心的加入了红十字会,并成为一名志愿工作者。

赵老师很会计划生活,和爱人每个月的工资约8000元,存2000元给孩子,两人的生活费2000元,剩余的4000元,两人一人2000元,赵老师从不吸烟、喝酒,也无其他嗜好,他的2000元零用钱都用在看望老人,买东西和看病照顾老人上,他的这一善举得到了爱人和孩子的支持,同时也感染着他们,现在爱人和孩子也加入到爱心奉献的队伍中来。至今,赵老师照顾的老人20余位,所花的钱也不计其数,但是赵老师认为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公民、一个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