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如何在人流“波浪”中寻找“安全岛”?

08.01.2015  14:11

  原标题:在人流“波浪”中寻找“安全岛”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

  据《法制晚报》对公开报道统计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至少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310人受伤。在踩踏失去生命的人们中,多为小孩、学生、女性等在身体对抗中相对弱势的群体。

  当你身处人流波浪,面对危险时,该如何防止踩踏?当发生踩踏事件,我们该如何自防自救?在此,小编综合媒体报道,针对事故发生不同阶段,提供安全自护妙招。

   如何判断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状态?

  在拥挤的人群里,如何判断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状态?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涛介绍了一个少有人知的概念:每平米多少人有个临界态。这个密度之下,人是可以正常走动的,这个密度之上,就会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这时候基本人自己很难自由行走,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状态就会从安全过渡到不安全。

  欧洲人双肩宽大概是53厘米,中国人是43到47厘米,根据这个计算,这个临界点的密度,西方人大概是一平米4个人,中国人是一平米6—8个人。

  这个临界态基本上就跟地铁拥挤时差不多,地铁拥挤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平米八九个人,但地铁上人流相对缓和,如果四面八方都有人挤你,基本是被人推着走,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就应该尽可能离开这个场所。

  当过了临界态后,人流处于一个亚稳定状态,这时给一个力,就可能会发生突变。这可能是外面一个力,也可能是内部有人跌倒,使得人跟人之间的平衡就会打破,就像拔河一样。

  还有就是双向流,两边的人流在同一个通道里汇流,且超过了临界态的密度,这就很容易产生事故,很多踩踏事件都是这么造成的。当人的密度超过了场地的容量,就可能被突发因素激发而产生踩踏。

  人流出现海浪一样的波动,就是在“走走停停”的临界态下产生的,超过了密度,就会出现波浪,这就很危险了。

  产生波浪的时候,也很难控制了,因为是后浪推前浪,这涉及力的传递,当发生波浪的时候,后排的推力早已出现了,再一波波往前传递,产生踩踏可能只是几分钟的事。

  对于公众个体而言,在身处这样的环境时,该如何自我防护?陈涛建议:首先就是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进去,如果身处其中时,就要想办法出来。如果很难出来,就尽可能往边上走,比如靠墙走。当出现波浪时,已经很危险了,这种时候人基本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但也可能波动的时候人流会稍稍松一点,这时候就要想办法往边上走。

   踩踏事故中人最脆弱的部位是哪里?

  贝尔格里尔斯(英国探险专家)在《日常生存自救手册》里描述,大约90公斤重的人的挤压,就足以使你的肋骨折断,更不要讲,在倒地之后被踩到胸。

  如果发生了多根肋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反常呼吸;情况严重的话,就会造成通气和血流的障碍,短时间内会致命。

  在混乱的情况下,如果持续被多人踩踏,胸腔压力瞬间增高。而胸腔是封闭的空间,这样的外力,相当于用力拼命挤扁一个打足了气的皮球,会瞬间影响人的通气和血流,如得不到快速的抢救,就会致命。

  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倒下的人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1吨以上。

  如果人的胸廓,也就是像鸟笼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肋骨,被外力挤扁,胸腔中就没有空间供人换气,人没法呼吸,就会突发窒息缺氧,两三分钟心脏就停跳。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人身上什么损伤都没有,就是窒息而死。

  如果踩踏中,很大的外力发生在人的左侧、右上腹部,最常见的后果就是肝、脾破裂,如果破裂涉及大血管,出血量大,会危及生命。

  另外,踩踏也会导致肾脏破裂,或者被踩到下腹,正巧膀胱饱满,也会破裂,但总的来说,情况不及肝脾破裂危急。

   遇到拥挤踩踏事故如何自救?

  有专家为我们支招,当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不要盲目奔跑,以免摔倒,不要逆着人流前进。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中,应保持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做到双肘与双肩平行,微弯下腰,双肘在胸前形成牢固而稳定的三角保护区,低姿态前进。这个动作,可以尽量保证胸腔不被挤扁。尽量抓住旁边一些坚固牢靠的东西,如路灯柱、栏杆等,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在拥挤的人群中,当场面出现混乱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一旦摔倒,最佳的方法是赶紧站起来。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马上要停下脚步,立即把对方拉起来。如果身边是儿童,把他们举过肩。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若被推倒,如果无法移动,赶快团起身子来,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不要俯卧和仰卧不动。如果能够移动,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注意,爬也要跟着人群前进的方向。

  当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首先不要惊恐,谨慎随着人流疏散,最好是采取“抱团取暖”式自救,即数人原地抱团,五六人就可以,弱小者在中间,身强力壮者在外围,有利于避免踩踏。还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120等。同时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快、呼吸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严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要就地处理。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专家提醒,在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记者 杨丽萍 综合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