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经济”正小跑上路 躁动的不只奶粉厂商

15.01.2016  11:18

    “全面二孩”政策自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二孩政策的首秀之年,母婴产业链上的各路力量都紧盯着二孩经济这一巨大的蛋糕,奶粉、纸尿裤、儿童服装等婴童产品生产商都铆足了劲,母婴店及母婴电商也在摩拳擦掌,躁动的还有资本方。据国家卫计委最近公布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超8成人想生二孩,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报告表示,从今年开始婴儿的出生会迅速增加,预计到2017年会有1784万新生儿诞生,2018年则会有1808万,以后还会逐年递增。庞大的婴幼儿数预示着愈加丰富的市场需求,2016年将成为母婴市场的决战元年。

     最激动的是奶粉厂商

    原装奶粉争着进中国

    作为婴幼儿成长的刚需产品、高频次消费产品,婴幼儿奶粉生产商无疑是二孩政策启动后最直接的受益者,二孩政策带来的市场增量让被价格战和高库存困扰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商看到了光明。

    一大波奶粉企业争相开拓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1月6日,荷仕兰(中国)乳业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两款从澳洲原装进口的中高端婴幼儿奶粉,瞄准中高端消费人群。除了荷仕兰大力进入中国市场外,新西兰一些奶粉品牌也正在考察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而随着欧洲取消实施30年的牛奶配额制度,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也将涌入中国市场,行业竞争加剧。

    两天之后,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在京东推出南阳新品——星倍能婴幼儿奶粉,这款只在电商渠道售卖的产品主打卖点是新品与韩国市场同质同价。韩国奶粉制造商争先开拓对华销路背后是韩国国内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新的突破口。据韩国关税厅此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1至11月,韩国奶粉的月平均出口额为775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6%,其中大部分出口至中国。

    在巨大的市场前景面前,曾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元气大伤的国产奶粉生产商则酝酿着逆袭。2015年中国奶粉市场前五名“清一色”都是外资品牌,可喜的变化是,国产奶粉伊利、飞鹤乳业都挤进了前十名,分列奶粉市场排名第六位、第七位,而打出的“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的旗号成了国产奶粉品牌“逆袭”外资品牌的不二选择。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当前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依旧不足,进口奶粉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加之二孩政策放开,市场空间增大,以及新政即将出台行业洗牌提速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原装进口奶粉进入到中国市场,争夺市场份额,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母婴市场超2.3万亿

    已经出现30%的增速

    想要全力抓住二孩政策全面启动带来的巨大的市场机遇不只有婴幼儿奶粉生产商,纸尿裤、孕婴童服装等领域的企业都在摩拳擦掌。

    除了实物生产商、围绕着孕婴童的服务提供商也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母婴社区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表示,婴幼儿奶粉、纸尿裤的市场已经成为红海,未来教育、健康等领域将成为蓝海。

    “标准化的产品得到快速的渗透和覆盖的时候可以看到服务类的体验这方面的延续性的需求,估计买东西还需要一些教育一些医疗需要一些各种各样的体验。”艾瑞咨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表示,服务类的需求将快速地进行整个产业的进一步的裂变和发展。艾瑞发布的《2015年中国线上母婴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2015年母婴市场交易规模是2.3万亿,线上部分3600亿,由于人口增速的提升,整体母婴行业市场出现30%的增速。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