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后进村有后劲儿

20.04.2015  12:14

  原标题:后进村有后劲儿

   宁城县对后进村持续开展“九个一”帮联行动,党政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卫生部门联“偏”村——

  若不是手里紧握一叠厚厚的“硬头货”,宁城县大城子镇北台子村的单老汉咋也不相信,一个大棚能让他年收入8万元。

  近年来,赤峰市宁城县把后进村转化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举措和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重心,推行“一名处级领导联系、一个县直单位结对、一个企业帮扶、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名乡镇领导主抓、一名党委委员专抓、一名干警维稳、一名组工干部联络、一个项目支撑推动”为主要内容的“九个一”工作机制,分类施策,党政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卫生部门联“偏”村,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使后进村从过去的后进到现在的充满后劲儿。

  地处大城子镇西部的几个山区村庄,因经济发展滞后被列入后进村行列。在县、镇、村三级联动下,乃林皋、樱桃沟等7个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00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八里罕镇北场子村村民印象里,村委会的危房好像随时都要塌,靠近它都觉得危险,更别提在里面办公了。于是村委会常年“锁将军”把门,要想找村干部办事就得去家里,有时要来回折腾好几趟。啥时候能有个新村部,成为村民们一直期盼的好事。“自从上级帮我们建了新村部,村委才算有家了,群众有事没事都愿意来这儿坐坐。”提起村里的变化,村主任姜国文满脸喜悦。

  针对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缺乏的短板,宁城县多渠道筹措资金2344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65个、修缮改建16个,确保每个后进村都有200平方米以上办公用房和10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让村干部有了固定的“家”,彻底告别“游击式”办公和“锁将军”把门的现状。村干部8小时在岗值班,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也增添了人气,村民再也不会带着火来、憋着气走。

  进步不进步,关键看收入。该县围绕棚室蔬菜、林果、食用菌、肉猪、肉牛和肉鸭等6大主导产业,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给后进村吃“偏食”,帮助后进村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五化镇山头村种植林果业起步较早,但受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发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县林业局、农牧业局及镇党委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山头村给予了定点帮扶。目前,主产区苹果已发展到5500亩,并通过实施膜下滴灌工程让果树喝上了“自来水”,预计全年可为果农增收750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帮扶力度的持续加大,财政安排到村的资金越来越多,村干部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规范的制度,权力就可能会被滥用。宁城县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对村党组织、村委会的职责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健全村级财务支出、民主理财、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过失责任追究等制度,为规范、廉洁履职立了规矩,用制度纪律改变村干部的不良习气与行为,做到村级事务决议规范化、实施公开化。

  “制度好比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看似束缚干部手脚,实则是对干部不犯错的更好保护。”黑里河镇党委书记武耀华说。

  通过持续开展“九个一”帮联行动,2014年宁城县帮助6个村改善了水电、交通等生活条件,为14个村培育了主导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1300多人。3个三类村党组织晋升为一类,15个三类村晋升为二类。(杨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