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聚能量 凝和共济创一流

25.11.2014  06:56

[ 导读 ]守望相助聚能量 凝和共济创一流 首府切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大文章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

近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遵循,结合地区实际,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发展举措,切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文章。

经济发展

产业优化升级迸发新活力

2012年,在全国光伏产业一片叫苦声中,我市的新能源企业却以自己的方式成功突围,一方面用不断延长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新能源光伏产业与农业、林业有效结合,实现传统煤产业——新能源光伏产业——现代农林业循环发展,在“一缩一拓”中,利润较单纯销售光伏材料组件翻了一番还多。民营企业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及下设的内蒙古日月太阳能光伏研究中心此举改变了“中国新能源产业2012无传奇”的预言。

经过多方努力,我市推动光伏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国家能源局将我市2013年备案和出路条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我市年底前将新增并网发电544.5MW(去年申报今年获批441MW、自治区分配指标80MW、分布式新增23.5MW),预计完成投资近60亿元,争取指标额度首次进入全区前三位,助推首府成功进入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录。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做大工业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与提高质量与效益并重原则,通过“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入一批、淘汰一批”,增强工业经济活力,推动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尽管因受到缺乏大的经济增长点等因素制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但在光伏、电力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下,增速仍保持了11%的增长。

我市以投资拉动项目拉动为总抓手,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旋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已经见到初步成效。1至9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亿元,同比增长52.3%。北方联合电力和林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核准,中环单晶硅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将于近期投产。

今年3月,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呼市也越来越有了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模样儿。

回民区金海工业园区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业,去年创建了自治区第一家电子商务基地。目前园区已有糯米、苏宁易购、百团易购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菜鸟、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企业也在积极洽谈入驻。金川工业园区设立了内蒙古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引进了伊利、内蒙古商网、草原旭日、来哇网等58家电商企业。新城区鸿盛高科技园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内,东鸽E购、宜齐网购商城、E佰客网络生活超市、日信海清物业公司“95081全国统一家庭服务热线”等投入运营,联通云计算和内蒙古大宗畜产品等项目相继落地,区域性碳通量交易平台、现代农产品批发项目交易平台积极筹备,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城市电商流通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正在协商。

与此同时,和林格尔盛乐园区的电子商务也在集聚发展。

我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电子商务应用,这一系列举措,使呼和浩特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今年,我市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社区服务业、职业技术教育、电子商务等十二个专项规划,目前都已开始实施,有的已经见到实效。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稳步壮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随着新动力不断集聚,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正迸发出新活力!

深化改革

为首府发展添动力

今年年初,由《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联合触动传媒、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4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5座城市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中,呼和浩特市位居第一。《小康》还具体阐释了“呼和浩特居首”背后的真正内涵——“全年办结215万余件事项并且未收到有效投诉,这样的政务服务质量,助力呼和浩特市在公共服务领域内不断超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不断通过简政放权来打造优良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和做法,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向基层放权,为企业松绑,为群众提供便利。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今年,我市按照“合法效能、市场决定、就近便捷、合并管理、加强服务监管、行政改革与法制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对195项行政审批事项和自治区下放的69项行政审批事项(共264项)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确定保留行政审批事项92项,减幅为65.15%。

同时,针对我市商业开发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按照“并联审批、流程再造、联审联办、公开透明”总体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实现了审批的提速增效。通过改革,在所需材料齐全、各环节无缝对接的前提下,我市商业开发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涉及的审批部门由68个减少到17个,加盖公章数由393个减少到23个,审批时间由449日减少到2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涉及的审批部门由59个减少到23个,加盖公章数由239个减少到66个,审批时间由705日减少到33个工作日。

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简政放权,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直接的效果就是让群众感觉办事更方便。“我本来准备至少用两天时间来完成这些手续,没想到全部手续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就当场办结了。”说这话的人是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一系列变更手续的市民田明月,田明月认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没的说,高效、快捷、方便是其最强烈的感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是我市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的呼和浩特,也紧锣密鼓地部署了各项改革任务,并大力推进。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列为新一轮机构改革40个政府组成部门之一。

——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鼓励支持异地商会发展的意见》,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资金。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成立全市财政管理委员会,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和执行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整合各类资金4亿多元,优先用于“十个全覆盖”项目。

——深化农业综合体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149.9万亩,创新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全市工商资本下乡企业已达120多家。

——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新路,全面实施“引黄入呼”二期分质供水工程,加快推进“气化呼和浩特”工程,实施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京藏高速两侧绿化等生态工程。

——规范重大决策科学化法制化,研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逐步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和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强化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