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 安居梦 高新区棚改拆迁中的故事

16.06.2015  12:58

  从今年开始,高新区棚改拆迁拉开大幕。期间,不管是拆迁户也好,还是动迁干部也罢,看似一对对矛盾体,却在长时间的接触中感化了彼此,并演绎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倔老头”搬家记

  刘立岭,87岁老人,与84岁老伴独居。

  郭俊明,高油房搬迁干部,有近11年搬迁工作经验。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随着搬迁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搬迁干部已经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甚至成为至亲好友。郭俊明和刘立岭就是其中的代表。

  刘立岭家的情况很特殊。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性格倔强,不与儿女同住,更是对儿女的意见置之不理,一根筋的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到黑。初入户,老人抗拒心极强,不愿意再搬离住久的老屋老院。交流过程中郭俊明了解到,刘立岭老人是北梁棚改时搬过来的拆迁户,并不属于本次高新区搬迁补偿对象的范围,得到补偿的金额相对较少,老人知道后百般不愿,但郭俊明每天几次地来到这个小屋给老人讲政策,日子久了,老人慢慢开始接受郭俊明,开始听他分析政策,接受他给出的建议。

  不过由于老人年纪大了,时不时犯糊涂,上午做了决定下午就忘了,郭俊明不厌其烦,只要路过就进去问一句:“大爷,咱们商量的事儿还记不记得啦?要是没有别的意见,咱们的程序就继续往下走了。”搬迁协议有很多需要签字的文件,郭俊明都亲自带到老人家里,一字一句地解释过,才让老人签了字。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刘立岭的搬迁协议全部完成。

  刘立岭老人和老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考虑到儿女常年不在身边,搬迁干部又为老人找到了新的居所。5月20日,郭俊明叫来了搬家公司帮老人搬家。家虽小,但是搬起来并不轻松,老人看看这,瞅瞅那,屋里舍不得扔又不值得带走的东西实在不少。

  郭俊明就帮着老人做了决定,“大爷,这个已经用不了了,咱们就别带了,咱们到新家换新的,”老人也不反对“听你的!”

  一句“听你的”,说得郭俊明心里暖暖的,想来这一个多月算没有做无用功,至少让老人安居,也让老人如此信任。

  当问及郭俊明有什么经验,能和如此倔强的老人成为朋友?他只说了一句:“老人大抵怀旧,没有人愿意跟他聊一聊过去,我就跟他们拉家常、谈往事,听他的故事,距离近了,老人自然也就愿意信任你。”

   常大爷的安居梦

  顺着尘土飞扬的小路,一院破落的矮房出现在眼前。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凉房内进进出出、正准备搬家的就是常大爷。

  常大爷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妄想症,妻子早年离家出走,留下一双儿女。不幸的是常大爷的儿子也患有医学鉴定的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常大爷一家就靠着他卖糖葫芦和村民的救济生活着。

  起初,常大爷十分抗拒第八组搬迁工作人员,经常冷言冷语,好不容易有机会坐下来聊一聊,他便毫无余地地开出五套楼房的条件,这远远超出了政策上给他的补偿。

  对于常大爷一家,第八组的王海风、蒙明威、贾晓路攒足了耐心,让常大爷欣然接受政府的补偿方案。在一个月的劝导时间里,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去常大爷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政策、分析利弊,还根据他希望住上高层的意愿,为他算出最优方案。在一个月期限内,常大爷终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签订了协议。

  在30天的接触中,王海风、蒙明威、贾晓路用诚意赢得了常大爷的信任,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再仅仅是工作人员和搬迁户,更像是好朋友。了解到常大爷一家生活的艰辛,三名工作人员主动捐出3000元钱,让一家的生活可以宽裕些。

  常大爷搬家这天,他们顾及常大爷的念旧情节,主动收购了常大爷院子里多年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并安慰他说:“我们帮您看管着。”

  谈及拆迁,蒙明威坦诚地说“搬迁没有钉子户,只要我们用心做工作。如果有一户不搬,那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近期,他们还准备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给予常大爷更多的帮扶。

  蝴蝶飞过城市的高楼开出了花,希望更多像常大爷一样的人得到温暖,看见未来的明媚。

  (记者张海芳通讯员孙垒均)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