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德力格尔:用爱民心丈量茫茫戈壁草原

26.11.2014  16:45

   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结果于11月3日揭晓,全国共有10位候选人当选。我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民警宝音德力格尔榜上有名。同时,他还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在5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中,宝音德力格尔是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唯一当选的民警。

  辖区群众要去车站,宝音德力格尔送他去。

   17年骑坏6辆摩托车 牧民称他“草原摩托警”

  宝音德力格尔个头不高,身材消瘦;憨厚、淳朴,脸上挂着草原牧民特有的笑容。“上台领奖时,我的腿有些发抖,主持人说我太紧张了。”谈起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宝音德力格尔出生在牧区,家境贫寒,兄弟姐妹8人。他从小就很自立,能吃苦。1997年,他考录到了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片儿警”。此后,他就与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辖区有5个嘎查,1672平方公里,917户居民散居在广袤的戈壁上,户与户至少相隔五六公里。

  摩托车、地图、褡裢和两部手机,构成了宝音德力格尔的“临时警务室”。17年来,他骑坏6辆摩托车,每月深入辖区20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5圈。

  宝音德力格尔的事迹在草原牧区流传开来,牧民们都叫他“草原摩托警”。对于这个亲昵的称呼,宝音德力格尔欣然接受。“我是牧区的一名民警,对我来说,摩托车就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伙伴。这么多年了,牧民们只要听到摩托车响,就知道我又下管区了。”

  刚参加工作时,宝音德力格尔不会骑摩托车。每次下管区,都是所长先把他送到嘎查(村)书记家,书记再骑摩托送他去牧民家,或者步行去牧民家,时间都用在了路上。“我开始一边学骑摩托车,一边攒工资,哥哥又给我了点钱。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我买了第一辆二手摩托车。”宝音德力格尔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花了2000元,不便宜呢!”

  戈壁草原上的路不好走,石头多、陡坡多,摩托车要经过改装加固,使用时间才能长点。现在,宝音德力格尔仍然骑摩托车下管区。

   历时9年绘制“土地图” 避免在草原上迷路

  宝音德力格尔说,去比较偏僻的21户牧民家,要翻几座小山头,顺着羊道走才能到。羊道就是羊走的路。这21户牧民住得偏远,又没有电话,遇到紧急情况,至少要跑出3公里路才能打上电话,所以他平时要多跑几趟。

  现在通讯方便了,很多牧民有了电话,有些牧民求助或者咨询,都给宝音德力格尔打电话。戈壁草原上,许多地方信号不稳定,于是,他配了移动和联通两部电话,全天开机,保证随时能接到牧民的电话。

  熟识宝音德力格尔的牧民,对他的口碑和评价都不错。大家认为,他是一个爱动脑子的民警。

  为了避免在草原上迷路,宝音德力格尔曾耗时9年,自己绘制了“土地图”。1999年,他开始动手画地图。第一嘎查的巴特尔家,路线怎么走最近……路上有几座大荒山,有几条小河流……这些地理标识,在“宝音地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其间,随着牧民搬迁、人员流动,他随时修改地图。

  2009年,这张地图被市公安局录入警务平台,后旗政府还把这张地图当作土地测量和计生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宝音出马,一个顶仨”

  牧民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宝音德力格尔做的好事就有多少。”

  宝音德力格尔心里时刻装着牧民,哪户牧民有多少只羊,羊倌儿叫什么,他都一清二楚。牧民说,他不仅是“活地图”,还是“活档案”。

  为了掌握每户牧民的情况,他从参加工作起就开始做工作笔记,每户牧民的情况,他都“装在”脑子里。“大家说我是‘活档案’,是因为我对辖区牧民的情况非常熟悉。因为熟悉情况,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得心应手。”

  宝音德力格尔下管区,摩托车上经常驮着个布袋子似的东西。这是草原上牧民骑马、骑骆驼时装东西的工具,牧民们都叫它褡裢。褡裢里面装着的,都是他帮牧民买的书、报纸、杂志、药品、生活用品等,还有存折、银行卡之类的东西。“牧民都信任我,经常托我给外地上学的孩子寄钱;还有的外来务工人员托我帮忙给家里汇款。牧民把银行卡密码告诉我,有的干脆把银行卡放在我这里,用钱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他的褡裢里总是装得满满的,最重的时候有几十斤。

  宝音德力格尔还有一个“公用信箱”。他家住在镇上,他有一个方便自己买书、订报纸的信箱。他常用这个信箱帮牧民寄送物品。牧民们接收信件、包裹,都习惯写下这个信箱的地址。慢慢地,这个信箱就成了“公用信箱”了。身背褡裢的“片儿警”宝音德力格尔是牧民的“邮递员”。

  宝音德力格尔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牧民遇到大事儿小事儿,都喜欢找他商量。孩子结婚,夫妻、邻居吵架,孩子上学、找工作……就连雇羊倌儿这样的小事,牧民都要找他。牧民们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宝音出马,一个顶仨。”

   他有“阿爸”和干儿子 他的根在草原

  在基层工作,风吹日晒、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宝音德力格尔却“累并快乐着”。曾经有人问他:“基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么艰苦,你有没有后悔当警察?”“没后悔过!”他坚定地说。此前,局里考虑到他身体不好,想给他调个岗位,他拒绝了。

  “17年来,我下管区就像回家一样,连牧民家的狗见了我都会摇尾巴。对牧区、对牧民,我都有很深的感情,我舍不得离开。”他说,“草原养育了我,我不能离开草原。‘草原阿爸’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根在草原。”

  他与“阿爸”相识,缘于一次历险。

  那是他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个冬天,室外气温零下20多度。他下管区翻越荒山的时候,车胎被石子划烂了,连人带车摔进旁边的深沟里,他当场就昏过去了。他醒过来后,只能靠褡裢里的一小壶水和干粮给养。他走了3天,才找到戈壁上的一个羊道,也就是草原牧民的临时放牧点。他又冻又饿,绝望中,一位放羊的牧民救了他。这位牧民就是“阿爸”苗满林。苗满林认他做了干儿子,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礼物去看望“阿爸”。

  辖区有一位名叫呼热勒陶高的老人,无儿无女,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很可怜。每隔两周,宝音德力格尔就会去老人家里看看,送去些吃的穿的。后来,他帮老人办理了低保,老人每个月都有500多元的生活补贴……他知道,对于孤寡老人,除了有基本的生活需求外,更渴望有人去看望、关心。他每次去老人家里,老人总是高兴地说:“我的干儿子来了。”

  宝音德力格尔还认了一个干儿子。

  2011年,他处理一起偷盗案件时,接触了年仅9岁的小通。小通跟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在街头捡垃圾,父亲在外地打工。“看着穿着破衣破裤的、瘦瘦的小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他先去小通家里了解情况,又帮孩子联系学校上学。小通因为年龄和无人监护等问题,屡次被学校拒绝入学。宝音德力格尔往学校跑了4次,又和爱人一起为小通做了担保,小通才顺利地进入学校学习。“现在,小通上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也不错,我心里挺开心的。”宝音德力格尔欣慰地说,前几天,小通在手工课上特意剪了一幅“五福图”送给他。

  从警17年来,宝音德力格尔坚守边疆戈壁荒漠,致力于维护1672平方公里戈壁草原上的牧民们生产生活安定有序,辖区内连续14年保持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为零。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