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撑起大格局

24.05.2016  12:36

  小产业撑起大格局

  ——库伦旗探索“多点开花”精准扶贫路

  库伦沟,九千九百九十九道沟。

  库伦旗现有贫困人口5633户、14021人。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地区间差异明显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该旗呈现出贫困户整体分布广而散、识别难、致贫原因多样、具体扶贫措施难统一等特点,这给当地实现大规模整体脱贫带来了艰巨挑战。

  库伦旗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针对自身“南沟北沙”的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从“小产业”多样化发展破题,与“十个全覆盖”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相结合,坚持多点、全面开花,努力增加贫困户收入,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路。

  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水泉乡位于库伦旗西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库伦镇63公里。站在水泉乡沙金台村的一处山头,放眼望去是一片沟川,两侧的各家农户间间隔着大片土地。副乡长毕永东告诉记者,这些原本是闲置的荒地,长久以来由于缺乏资金、项目一直未得到开发,“现在种上了锦绣海棠,村民增收有希望了!”

  记者来到贫困户葛杰家时,他正在庭院里侍弄着新栽的锦绣海棠。一个月前,葛杰的妻子重病不治离世,家里只有自己和年迈多病的父母,生活越发艰辛。光种十几亩地的玉米远远不够,还要把门前的大量荒地利用起来。今年4月初,乡里专门派驻干部和技术人员来到葛杰家,免费为其提供锦绣海棠苗木并帮助葛杰翻地、种植。

  “锦绣海棠抗旱、抗寒,值钱”,葛杰憨厚地笑道。如今,15亩地共700多株锦绣海棠苗木被陆续栽入。“苗木下面是粉碎的玉米秸秆等做的肥料,足有半米深,苗木上套着塑料防虫、防晒。”据毕永东介绍,这些海棠将在2年后成果、3年进入盛果期,每株海棠产果200斤左右,每斤3块钱,届时将为葛杰一家带来毛收入近40万元。“在成果期到来前,还要在空档期种上谷子、豆类等矮科作物,年底每亩能剩600元,再加上种玉米的收入,能帮助贫困户有效脱贫,更重要的是能在长远上防止返贫。”

  目前,在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林科院的支持下,水泉乡以“少量多户”的方式发展8.2万株锦绣海棠栽植,带动全乡3000余户发展林果业。旗扶贫办副主任于彩英兴致勃勃地介绍,“林下不仅能种,还能养,我们鼓励果农在果树没坐果时发展养殖业。”

  前几天,水泉乡水泉村为贫困户王桂英家引进了150只芦花鸡,60岁的王桂英正忙着给这些鸡做鸡笼。村书记王伟光介绍道,“王桂英家是村上唯一的低保户,村里为照顾特意把海棠大苗给了她家,明年就能结果。” 150只芦花鸡今年9月就能上市,按照市价每斤7元算,能给王桂英家带来1万多元收入。

  如何帮助贫困户增收,考验帮扶者的智慧。“我们这情况多样,所以扶贫也要变着法地扶”,毕永东说。水泉乡现有贫困户704户、1338口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年老、多病、残疾等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对于他们,水泉乡有专门的对策。

  就在不久前,乡里利用扶贫资金给水泉村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买了20口母猪,“但贫困户没有饲养母猪的经验”,王伟光说,村里经过研究,决定先把这些母猪放在村里的3个养猪专业户家里“寄养”,“等母猪生了猪仔,再分给贫困户,年底不管是吃还是卖,都能贴补家用。”

  位于文家杖子村的蔬菜园区,是水泉乡典型合作社模式的设施农业示范区,乡里鼓励贫困户与合作社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贫困户出租自己的土地给园区,年底从蔬菜收入中分红。

  转变思想,多措并举促增收

  额勒顺镇位于库伦旗北部,沙地较多。记者来到白音塔拉嘎查时,村里正召开“十个全覆盖”环境卫生治理会,副镇长文泉介绍道,村里刚修好的路,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欢迎。自工程开始,许多村民还加入了工程队,建设家园的同时,又能获得一笔打工收入。

  今年,库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预计达到12.4亿元,将有越来越多的村庄如白音塔拉嘎查一样,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副旗长包思沁夫在谈到库伦旗北部地区扶贫工作时说,北部沙地,与南部山区、中部沟壑地带又不同,这里生产方式单一,农民增收途径少,尤其是思想保守,他解释道,“比如南部可以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帮助农民增收,但在北部,村民却往往只接受与自己熟悉的亲戚合作。”

  扶贫先扶智。包思沁夫说,转变村民思想,很大程度要靠驻村干部来完成,“现在的问题是有一部分驻村干部对农口的工作掌握还不够,旗里正对这700多名驻村干部进行轮训,只有他们熟悉农村工作,熟悉农民,才能帮助当地贫困户致富。”

  扶贫还要与种养结构调整相结合。

  玉柱家是额勒顺镇查干朝鲁嘎查今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地少人多,儿子还在上高中,几亩玉米远远不能改变拮据的生活。去年,旗里的金融扶贫贷款发了下来,玉柱用这些钱购置了四头基础母牛当起了“牛倌”。母牛生下牛犊,8个月牛犊就能卖钱,扣除成本,每头牛净剩6300—6500元,这将能切实改善玉柱家生活。

  今年,按照自治区和市扶贫办工作要求,库伦旗研究出台了《库伦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其中47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全部覆盖“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贴息贷款项目,并对建档立卡户给予贴息。2016年,包括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旗扶贫办互助资金在内总计约8亿元将全部投入到农村,以鼓励支持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特色种养殖及多种产业经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情况。

  记者来到白音塔拉嘎查贫困户吉林白乙拉家里时,他正为沙漠衬膜水稻浇水,家里庭院的2亩地今年都种了水稻。副镇长文泉介绍道,沙漠水稻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镇里给村民免费提供大车平整土地、衬膜,鼓励村民把庭院利用起来,种出的水稻既能自己吃,也能卖。”今年,额勒顺镇通过旗沙漠水稻协会帮助当地村民共签了630亩的水稻订单,庭院里的收成又有了保障。

  改进方法,全员踏上扶贫路

  2016年,库伦旗以“挂图作战”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并建立“4+5+3+3”扶贫攻坚制度,即“四个清”:底数清、责任清、办法清、工作要求清,“五个图”:全村贫困人口分布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五个一批”扶持措施、全村精准脱贫目标任务、贫困户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三本账”: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账,“三级联动”:在旗乡村成立三级联动指挥部。

  每一项具体决策,都建立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每一项措施,都离不开广大驻村干部的坚决执行和支持。

  库伦旗将脱贫攻坚工程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等农村牧区重点工作相衔接,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选派380名科级干部、649名股级干部与苏木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形成合力,做到了户户有人包,家家有人管。其中,2016年计划脱贫的2091口人指标已落实到“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由333名股级以上干部进行包联。目前,各苏木乡镇、包联单位、包联干部正在与贫困户开展对接工作,制定嘎查村脱贫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精准脱贫举措。旗扶贫办副主任于彩英补充说,届时每一个贫困户都会拥有自己的档案袋,其中包括扶贫手册、贫困户信息表、脱贫方案、民情日记等8项内容,一份档案就是一份责任,是一份使命。

  自2011年库伦旗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扶贫增收活动以来,一大批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促增收,6年来,包联部门、下基层干部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座谈达5000多次,走访基层群众达3万余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000余条,切实提高了干部下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 巴菊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