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话“俗”

20.01.2017  13:10

鲁迅《祝福》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节日“小年”,又是祭灶的日子。《祝福》开头所写的,正是鲁镇祭灶的情景。

祭灶之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祭灶是非常隆重的,先在院子里立一长杆,悬挂天灯。未祭前,先将墙上旧灶王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齐焚之,表示灶神升天了。然后贴上新的灶神像和灶王奶奶像。两旁贴上新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全家举行祭祀,由长子撒香,送酒。同时还要为灶神的坐骑撒些马料。《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那时祀灶被列为五祀之一。《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曰: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见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

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守护神,可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也是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人们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火神、祭灶神,感谢上天赐予的粮食、牲畜,祈求来年的好年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移风易俗,祭灶之俗在大城市已逐步淡化。但如果我们从保健角度分析一下腊月二十三的民俗活动,就不难看出整个活动其实是为了健康地迎接新年。《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二十三日……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谓之挂袍。”这家家户户的“挂袍”,不正是一次全民性的厨房大扫除吗?用来祭灶的糖瓜、关东糖当然最后还是人吃的。我国历代本草都把饴糖收录为正统中药。饴糖不仅产生热量,而且有“补虚冷,益力气,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的疗效。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建中汤”一方,饴糖便是其中的一味。可见许多民俗之所以能经久沿袭下来,都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年味,正是中国文化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