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运动场外的拼搏——记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保工作

13.07.2017  21:22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3日电(记者刘懿德)12日,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呼伦贝尔市体育场拉开序幕,为保证本次体育盛会的顺利进行,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投入大量警力,负责民运会期间的安保工作。按照“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总体安保工作思路,建立了完备的安保体系。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坚持统一指挥调度,统筹安排部署,分级负责、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全面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并提出了实现“五个确保”“五个不出”的工作目标。为加强民族运动会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共投入2700余名警力,涉及44个部门、警种,设置4个安保圈、20个检查站。

    安保指挥部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警种,对民族运动会涉及的赛事活动场地、12个驻地、交通线路、人员密集场所、公众娱乐聚集场所等反复进行安全检查,并且召开工作协调会20余次,组织对接工作30余次,组织安保现场踏查20余次,制定、审核各类安保、预案100余个,组织安保培训12期,并开展了3次实兵演练。根据安保办承担的7项职责任务,围绕开闭幕式、比赛场地、驻地、交通、消防、安检、应急处突、警务保障、教育培训等各个方面做了赛前方案和预案准备。

     先进警用装备亮相 助力安保工作

    现场勘查车、安检排爆车、排爆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警用装备在安保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使安保工作更加细致严密。无人机盘旋在高空,从高空俯瞰整个赛场,通过安装在机身上的全景监控摄像头,不但可以拍摄到全景画面,还可以清晰地拍到地面上的每个人,并通过图像传输系统实时将监控图像传到安保指挥中心,有利于全局把控,更有效、更精准地进行协调和指挥。

     场馆安检“认证不认人

    在进入比赛场地时,所有工作人员、运动员、裁判员、媒体工作者等都必须将工作证佩戴在明显位置通过安检,观众出示二代身份证和门票进入场地观看比赛。

    在运动会开幕前夕,市公安局围绕赛事,安检,交通,消防,警卫,通信等重点工作,反复进行演练,提升证件管理和安检排爆的专项工作水平,对所有参与运动会的人员都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核查,实行“认证不认人”。

    开幕式当天,共计3万余名群众现场观看了开幕式。本次活动,参加本届运动会的12个盟市代表团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计2500余人,其他服务保障的志愿者、安保和演职人员共8000余人。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以安保无小事的理念,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在全体安保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全市公安机关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质战斗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