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百姓实现宜居梦 北梁居民住进"暖暖"新家

29.01.2016  09:53

    2013年2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包头考察北梁棚户区改造,他看到这里巷道狭窄泥泞,900多人才有一座厕所,三代同堂住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李克强说:“棚户区改造要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视察自治区的重要讲话精神,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不断加快改造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蜗居”百姓切实从棚户区改造中受益,实现了宜居梦。

    一条仅够一人通行的小路;一把常年不离手的铁锹;一份对“”的渴望。曾经的“水旱码头”不知从何时起陨落了光辉,剩下的只是各种生活的艰辛和棚户区的阴影。

    2013年,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曾被所有人遗忘的地方,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3年时间,这里早已变了样,修建了宽阔通达的路面。暖暖的新家有了,居民脸上的笑模样也多了。

    想请总理来家喝杯茶

    2013年2月3日,还在被“蜗居”困扰的北梁居民,怎么也没想到,“小年”这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了北梁棚户区,从那天起,北梁居民盼望多年的“宜居梦”终于有了眉目。这一年,高俊平一家告别了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家。

    2016年1月26日,包头气温零下20℃。

    敲开北梁新区北五区32号楼高俊平的家门时,热气驱散了一身的寒冷。明亮通透的客厅,干净整洁的厨房,加上温馨暖和的卧室,再配上客厅红红的十字绣梅花,高俊平一家的日子再也不是“愁眉苦脸”了。领上退休金的高俊平还养了鸟,种了花。“这样的日子放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高俊平说。

    搬家前,年近60岁的高俊平居住在北梁棚户区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高俊平一家在这里已住了56年。儿子结婚后,老两口带着孙子高宇博依然住在那间伸手就能碰到锅沿的屋子里。

    “一进门就是炕,火炉、立柜、床、电视机、痰盂都挤在一起。有时,儿子儿媳在家里住,我们就在炕和床间拉个帘子。小孙子每次大小便都把衣服脱得干干净净,就怕把衣服熏臭。”高俊平指着老照片上的房子说。

    2013年冬天,高俊平一家搬进了50平方米左右的新家,地暖、上下水、直饮水都有,用高俊平的话说:“住有住的地方,做饭有做饭的地方,高兴得好几晚都睡不着觉。再也不用担心下雪出不了门,下雨家里漏水了。

    不过,最让高俊平高兴的是,搬了新家,办了退休,日子也变得多姿多彩,打羽毛球、下象棋、陪孙子出去玩耍,有时还给家里购置点装饰品。“别人都说老高越来越年轻了。我就告诉他们,心情好了,就是越来越年轻。”高俊平难掩喜悦。

    可是,在高俊平的心里还有个小小的遗憾。“副总理那天来我家时,我连杯水都没给倒。又到‘小年’了,要是总理能来我的新家看看,我一定给总理倒杯水。”高俊平看着墙上的照片说。

     老“北梁”人的搬家梦

    张继红是地道的老“北梁”人,自出生起就住在北梁西北门。结婚后新房也安在了北梁棚户区,面积仅39平方米。随着院里14户居民家添丁加口,原本宽敞的院子里加盖了不少房子。而张继红住的院子也正是北梁棚户区几十年来的缩影。

    说起当时在棚户区居住的日子,张继红这样形容,冬天睡觉除了盖上好几层被子外,还得把棉衣棉裤盖在上面。第二天一早,玻璃上结满了冰。中午,水流得满地都是。夏天最难熬,随着私搭乱建的房子越来越多,路上土堆都比门槛高,一到下雨天,院里不仅有水,还有被冲进来的沙子,一院子的人穿着雨衣,拿着铁锹、盆,一盆一盆地往外舀水,好不容易院子干净了,屋里又开始漏水了。那会儿,道路窄到只够一个人过去。

    张继红盼望的就是能有冬天不冷,夏天不漏雨的房子。

    2014年5月,张继红一家终于搬到了51.38平方米的新楼房里,不仅没花一分钱,政府还补贴了1.8万元。“搬家那天,我和妻子半夜两点多还在屋里转悠,就怕是在做梦。还担心住几天政府就把这么好的房子收回去了。”回想起当初的感受,张继红记忆犹新。

    现在,张继红的家里有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女儿和他们夫妻俩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现在,妻子多年腿脚不便的毛病都缓解了不少。

    “当时的心情真的不能用语言表达,我真的没想到,从登记拆迁到搬进新楼房连1年的时间都没用。从没想过我们还能有住上楼房的一天。”说这些话时,张继红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尽管他已搬进新家有近2年的时间了。

     北梁棚户区的涅槃重生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灰暗的天空和鸽哨之音,我似乎听到了他蚀骨般的心跳;城市的繁华离这里有三个街区……直到有一天我真的要离去,在新区我们见证了奇迹。我在这里奋进,也在这儿宜居,北梁,北梁……”这首《北梁 北梁》虽然只是改编的一首歌曲,但却让每一位与北梁有关的人都感受到了北梁的涅槃重生。

    曾经,北梁棚户区低矮破旧的民房杂乱林立,狭窄的街道布满小摊点、小餐馆,路不平、灯不明,人难行、车难走,用水、用电、排污、如厕、垃圾处理都极不方便。如今,通过异地搬迁改造,规划新建北梁安置区,高标准实施安置房和道路、管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北梁新区已成为了现代化小区。

    据了解,2014年10月,北梁棚改完成了13平方公里、4.7万户、12.4万人、400万平方米房屋的征拆任务;2015年底,3.3万套安置房(新建安置房21051套,回购安置房12176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并交付使用,搬迁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历时3年的北梁棚改任务完成,北梁群众的“安居梦”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全面启动了北梁腾空区道路管网、综合管廊、公园广场、医学教育、古民居修缮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此外,2015年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青山路、北梁一路等12条主干道和管网体系建设,青山路全线贯通,井坪公园和大水卜洞公园建成开放,转龙藏公园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45%。2016年将继续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及外环路、北大街等21条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同时,筹划实施民营经济创业大厦、包一中迁建、世贸雅居城市综合体等商住、教育医养、商贸物流、公益事业重点项目10个,占地面积1809亩,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着力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另外,还将对妙法禅寺、福徵寺、龙泉寺等北梁宗教活动场所修缮,并对老包头九行十六社、老字号一条街、古建民居等项目进行修复,不断完善北梁腾空区域的综合功能。

    北梁棚户区的涅槃重生,改变了北梁棚户区12万居民的生活。北梁棚户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更成为自治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缩影”。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区共投入2157亿元,改造棚户区132万户,使500余万群众受益。越来越多的“北梁新生活”正在自治区的各个角落上演着……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