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0个创新项目入围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26.08.2016  22:04

      8月13-19日,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4支代表队的共500名青少年,200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法国、俄罗斯、韩国、印度等15个国家60余名国际代表参加大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闭幕式等重要活动。施一公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的主旨演讲。

      开幕式上,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赵舒懿和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的阿云嘎同学身着亮丽的蒙古族服装代表内蒙古参赛选手上台报到,并用蒙语向现场来宾问好,展现出我区民族特色和良好风貌。

      我区共有7项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和3项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入围决赛。经过5天紧张的比赛,通过展台布置、公开展示、封闭问辩等一系列竞赛环节,内蒙古代表队的选手们表现出各自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竞技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学王文超同学的《谷物去杂机》项目和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马玉冰、袁嘉翼、程海迪同学的《频闪红蓝水波演示器》项目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另有6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赵舒懿同学的《内蒙古冬季旅游现状、瓶颈、产品策划与营销创新探索》项目获得星光创新思维专项奖。

        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包红山老师的《草原金属感应门》项目和通辽市第五中学张晶辉老师的《小学数学工程问题演示教具》项目荣获辅导员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通辽市第五中学樊志文老师的《激光对羊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项目获得三等奖;张晶辉老师的参赛项目同时获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专项奖,充分展示了我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在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中取得的进步和收获。       

        大赛期间,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还参加了科教论坛、科学讲座、科学工作坊活动,以及哲学、戏剧表演、动漫、书法、汉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达人交流学习。(来源:内蒙古青少年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