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钢铁社区多举措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常态化

03.03.2015  12:08

  红山区南新街街道钢铁社区作为红山区社区改革试点,在区域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资源联享、机制联建、工作联办和资金联筹“四联”工作机制,实现了组织设置网格化、党建工作规范化、党建活动经常化、阵地保障多元化。

  资源联享,组织设置网格化。他们推动横向渗透,强化领导核心。吸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伊泰丹龙药业和东荣羊绒有限公司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组建社区“大党支部”,增强社区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通过纵向延伸,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按照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八个网格六个党小组,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网格化。实施整体辐射,搭建共建平台。该社区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研究解决工作运行中的问题。   机制联建,党建工作规范化。他们建立区域决策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制定《钢铁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明确界定职责权限、议事内容、决策形式和工作程序等,初步建立了决策运行机制。健全区域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与驻社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派发任务清单,促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区域联席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党建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工作,共谋发展。   工作联办,党建活动经常化。这个社区分类建立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教育共管。通过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创办党员素质讲坛,提升党员教育质量。他们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普讲座、社会救助、家政服务、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开展文明风尚共创活动,定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加强对驻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推动平安家园共建,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机构,与辖区单位共同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和民事调解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楼院看护、社区联防、纠纷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资金联筹,阵地保障多元化。创新区街自建。目前,钢铁社区办公场所已经达到750平方米。规范党员群众中心建设,实现服务标识、功能布局、设施配置、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五个统一”。添置电子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更新党员电化教育设施,普遍建设防雨抗晒的户外公示栏、文化长廊等,扩展党建宣传阵地。创新区域联建。整合区域功能设施,开放驻区单位的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挂牌联建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单位资源的社会化。采取社区与企业场地共用的方式,解决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采取分片整合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为区域集群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辟活动空间。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