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递博爱、携手奉献”——22岁的生命成了永恒

24.07.2015  13:03

 

包头市固阳县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贾保柱的父亲贾九林被固阳县精神文明办评为“道德模范”,固阳县县委书记赵君给颁发了荣誉证书。

贾保柱,男,汉族,1990年3月生,生前系固阳县西斗铺镇刘伟壕村委王如地村村民。5岁那年,贾保柱走路经常摔跤,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重症肌无力的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丧失功能,这意味着,这个活泼的男孩肌肉将渐渐丧失功能,在此后的17年里,他只能躺在床上,也许是因为深知生命历程短暂,或许是因为反复无常的病情令他参透了生命的意义,2011年,贾保柱通过手机上网,了解到捐赠人体器官的相关信息,并产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贾保柱的父亲贾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关的知识孩子不知看了多少遍,连红十字会的电话都背得滚瓜烂熟,但他从来没对我说起过。直到2012年初,他发病时才将这个想法告诉我。”2012年6月13日,病榻上的贾保柱填写并签署了《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2012年6月18日23时45分,年仅22岁的贾保柱因心脏失去肌肉伸缩功能不幸离世,父亲贾九林郑重在捐献协议上签字;在贾保柱离世后,包钢医院医务人员迅速将其角膜、肾脏取出,并对遗体进行了缝合。6月19日凌晨,医生分别为4位等待角膜和肾脏的病人做了移植手术,贾保柱的角膜及肾脏被移植入4位病人体内,“生命对接”成功完成。

贾保柱留恋生命,通过他的QQ和微博可知他对生命的意义与内涵,比常人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在QQ签名中写道:“我在乎生命里所有的真诚与感动、付出与感恩。我珍惜每一位相识相知的朋友和亲人。”当网友说身体不好时,他会热心地询问对方有没有吃药,当别人抱怨深夜加班时,他鼓励道:“你赚的不是钱,是技术和经验,而技术和经验可以转化成财富。” 在一篇《心态决定命运》的博文后他写道:“我们要开心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加油!”“终于捐出去了,我今天挺开心的。”一如他在QQ空间里最后的留言一样:“我把自己成功捐献,以后请大家记住我就好。”2012年6月13日,病榻上的贾保柱在QQ空间留言,表达了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后的愉悦心情。   

      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或许从会思考以来,这就是困扰人们的永恒命题,但在这个问题面前,年轻的贾保柱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像他说的:“如果有人能因为我的器官活过来,那么我就没白来到这个世界。贾保柱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他用自己的大爱使四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他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为“传递博爱、携手奉献”,2015年7月20日晚,在希望广场,上演由固阳县红十字会选送的情景剧《爱·生命的延续》。整个演出过程鸦雀无声,大多数观众被感动的流下眼泪。

人生苦短,你却显的如此漫长,22岁的生命成了永恒,舍生取义,碾碎了爹娘村民的心,你却淡然捐躯笑别出征。高山仰止,流水歌吟。风骨与侠义犹在,善行共肝胆相照。少年不死,光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