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中国岩画迎研究保护百年 内蒙古岩画“独当一面”

28.06.2015  12:49

  今年是被称为“亘古天书”的中国岩画研究保护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将于7月陆续启动。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从中国岩画学会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共发现313处岩画遗存地,占据了全国岩画总量的25.53%。被誉为中国七大岩画宝库之一的阴山岩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申遗成功,将填补我国空白。

  据了解,在中国岩画学会主办的众多纪念活动中, “亘古天书—中国岩画展”和纪念中国岩画研究保护100周年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岩画论坛将于7月5日在北京开幕。其中“亘古天书—中国岩画展”将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为期2个月。这是中国岩画学会于今年春季在内蒙古巡展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岩画展出活动,展览内容分为《九域传奇—遍布中华山川的无墨天书》、《文脉千秋—中国岩画遗产的研究保护与艺术传承》两部分,包括岩画文物本体、岩画文物复制品、摄影作品、岩画拓片、岩画艺术品等数十类展品。第二届中国•国际岩画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岩画遗存地(发现地)代表等,探讨中国岩画的保护和发展。

  此外,纪念活动还包括出版《中国岩画研究保护百年论文集》、开展《纪念中国岩画研究保护100周年有突出贡献人物》评选、举行中国岩画剧目《阴山•古歌》专场演出、为岩画遗存地举行首批认证命名仪式、创办《中国岩画》期刊等。

  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表示,举办这些活动,一方面是集中展示中国岩画研究与保护成果,弘扬中国的岩画文化精神,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促进国内外岩画事业的友好交流,早日实现中国岩画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零突破。同时,也是期待通过纪念活动撩开这本“天书”的神秘面纱,让公众了解、关注中国岩画。

  岩画,是古代先民凿磨或彩绘于山崖岩壁上的图形语言,目前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岩画遗存,它是人类的共同母语。100年前的1915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率队在福建省漳州的仙字潭实地调查、勘测、记录岩画,被国内岩画学者普遍认定为中国岩画现代研究保护的始端。到现在中国共有28个省区和港澳台的100多个县发现1228个岩画遗存地,已成为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从中国岩画学会了解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12个盟市的30个县、旗、市、区共发现313处岩画遗存地,占据了全国岩画总量的25.53%。其中,阴山岩刻的核心区域三个旗县14处岩画遗址公布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国岩画类一级保护单位总数的73.68%,在全国排名第一;26处为2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为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文保单位总计为70处,占全国公布的岩画类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22.88%,排在第二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文化遗迹,2010年3月,巴彦淖尔市正式启动了阴山岩刻申遗工作。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颁发《阴山岩刻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将阴山岩刻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阴山岩刻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标志着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阴山岩刻如果申遗成功,将填补我国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郝芳芳)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