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专家座谈会召开
11月19日,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召开全球环境基金“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专家座谈会,深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的总体情况以及大兴安岭项目实施的逻辑框架和思路。大兴安岭项目相关负责人汇报了林区基本情况、林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情况、大兴安岭项目进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球环境基金会专家、学者同与会人员围绕大兴安岭项目的管理方法、工作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当日下午,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技术顾问THOMAS DAHMAR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保护地管理国际经验分享。会后,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专家、学者还将深入根河林业局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
据了解,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所属业务领域为生物多样性领域,是一个跨地区、多执行机构、多生态类型的规划型项目。
“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子项目,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管局)和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共同实施,该项目于2013年9月启动,目前项目实施工作正有序推进。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现已成立了大兴安岭项目领导小组,设立项目赠款独立账户,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并运用国际先进的保护管理理念和技术,探索符合林区实际的保护地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大兴安岭林区建立强有力的保护地体系和管理框架,为森林和湿地保护地网络扩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提供实施环境,显著增强整个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管理有效性,保护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产。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国家项目办副经理、项目办宣传人员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