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欧阳晓晖:借力“十个全覆盖”工程 全面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01.12.2015  09:25

借力“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欧阳晓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治区党委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从2014年起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自治区党委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今,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区农村牧区村容村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农牧民有了舒适的人居环境和丰富的精神家园,后顾之忧少了,心情舒畅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上,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农牧民健康问题,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列入“十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来,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区规划建设的5894个标准化卫生室,5418个开工建设,4935个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开工率达到92%,开工项目完工率达到91%。如今,宽敞明亮的卫生室代替了原来的低矮破旧的房屋和农家小院,诊察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独立,并设有取暖设施和卫生厕所,极大地改善了卫生室的行医环境,稳定了村医队伍,激励了一批有资质的人员主动到卫生室工作。同时,就医环境的改善,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增加了村民对卫生室和村医的信任感,加之新农合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牧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有效保障,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保护了劳动力,增添了生产力。认真总结回顾两年来实施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到位是关键。在2013年底前,全区多数嘎查村卫生室达不到国家的建设标准,有的村医将卫生室设在自己的家中,有的建筑面积小、房屋陈旧简陋。全区各级卫生部门深刻认识加强卫生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将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到肩上,为落实好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规划到位是前提。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在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将5894个嘎查村卫生室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建设方案明确,卫生室可以新建也可以改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8万元。同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和村医增加投入,结合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建设面积。

  ——行动决定一切,落实到位是根本。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统一要求,及时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建设项目及时开工。

  ——态度决定高度,督导到位是保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成立专项组织领导机构,承担建设主体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指导,逐一组织验收。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建设进度缓慢、擅自变更建设规划、挪用挤占建设资金以及建设质量不合格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严格督导,保证了项目的全面落实。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随着自治区党委“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落实,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将实现全覆盖。在房舍建设任务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卫生室内涵建设。首先,要着手解决卫生室诊疗设备配备问题,改变部分卫生室医疗设备仍然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的现状。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村医待遇,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人员素质。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为基础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牧区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解决草原深处生活的牧民群众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卫生计生委干部职工通过组织观摩学习,深刻领会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开花的实际成果,是“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实践,也促进了卫生计生系统工作作风的转变,向基层、向群众学习到很多理念、经验及创新、创业精神,更加激励着全区卫生计生工作者自添压力,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为全区人民健康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