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左右:既要稳物价又要稳增长

29.01.2016  16:56

2016年,内蒙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涨幅预期目标是控制在3%左右。这一数值尽管与我区2015年预期目标相同,但较2015年1.1%的实际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左右。

CPI涨幅与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密切相关。那么,此次预期目标控制在3%左右,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合理该如何调控实现这一目标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也为此展开热议。

事实上,CPI涨幅并非越低越好。

尽管生活中,消费者偏好低廉的产品价格。但低价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积极性受到冲击。谷贱伤农就是典型案例。

“从短期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走低,老百姓手里的钱更有购买力了,好像是一件好事。但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物价持续走低,会严重影响生产和投资,使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老百姓失业增加,工资和生活质量也会下降。”程刚委员分析说。

当然,CPI涨幅也不是越高越好。通常,涨幅在0-3%之间被认为是正常指标,偏高如超过5%则趋向于恶性通货膨胀。

“涨幅过高,货币贬值,我们目前的工资水平跟不上,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一般群众,承受能力有限;但没有一定的物价涨幅,整个商品流通不活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王晓军代表认为。

“物价高也不好、低也不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好。CPI涨幅的目标,既要稳定的居民物价,又要稳定的经济增长。”代表和委员们普遍认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物价比较温和的上涨,对于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比较有利。而将涨幅控制在3%左右,尤其在3%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指标。

而实现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既要依靠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改善民生。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形势下,居民消费的大宗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不会出现某个阶段某种生活产品的大量短缺,居民消费价格也不会出现较大上涨和变化。

“最近几年没有明显的通胀迹象,从价格的变化情况看,作为消费价格的上游——工业品生产价格连续40个月未增长。”徐光伟委员说。

王章代表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研判和价格信息情报的分析;及时准确发布相关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合理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预期;充分发挥商品储备机制调节作用,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物价。

“去年1.1%的实际涨幅不算太低,但有些消费疲软。”王晓军代表认为,当前,振兴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过去几年积淀下来的问题解决掉,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当然还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提高养老、低保、收入等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从根本上鼓励消费、刺激消费,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