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头时代”或已来临 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21.12.2015  12:01

  原题:巨头更迭: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2015年,“”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一批包括能源、航运在内的传统巨头兼并重组,力求消化过剩产能以成为更有效率的领军者;一批包括滴滴快的、去哪儿携程在内的新兴企业合纵连横,整合同质业务催生出各自行业的小巨头。在产业升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浪潮的拍打下,“新巨头时代”或已来临。

  

    时代在变。

  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限制中突飞猛进,彼时的房企大佬是各大财富榜的常客。但同时,去化率的阴影那时就已经袭来,万科曾经坚持多年的“开盘首月销售60%”原则失守;

  2012年,电子商务开始爆发,天猫、京东、苏宁展开极富盛名的“三国杀”大战……而今,天猫苏宁已联手,腾讯亦入股京东,从“”到“”,仅仅用了不到四年;

  2013年,国产智能手机成长恶猛,小米在彼时全年售出1670万台手机,含税收入高达316亿。而同一年,另一件手机行业事件却令人唏嘘,9月份微软宣布收购昔日巨头诺基亚大部分业务,并享有永久性续约权;

  2014年,随着纽约交易所开市钟声的敲响,阿里于9月19日成功登陆纽交所,马云在2000多字的招股书中,24次提到了“生态系统”,也正是由此开始,互联网界的“BAT”三巨头开始了总量数千亿元的圈地大战;

  2015年,一大波30岁上下的创业者席卷了财媒版面,很多人的商业模式或闻所未闻、或极具挑战,创新层出不穷,而仅仅不到一年,这一轮浪潮又到了淘沙的时刻,去伪存真的节奏快得前所未有。

  ——没错,时代一直在变。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发展引擎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驾马车”,各界均已充分认识到,须要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出发,探寻全新动力。

  现在,最好的商品不是去百货大楼买的、最好的房子往往不是一手的、最好看的电视剧剧本不来自编剧、明明是电视剧可大家都在平板电脑上看……明显,新动力从来都在亿万消费者的需求之中。

  昔日“最牛实习妹”日挣10万,是房地产黄金时代时期的景象,其背后是人们居住改善需求的不断增强和财富积累的周期效应;去年阿里赴美上市成为国际巨头,背后是“剁手党”对网购消费的需求旺盛火爆至今不退;今年游戏产业爆发,更是一次压抑多年的国内游戏需求的释放。

  阿里巴巴的“双11”正在从廉价发货日,向新产品、新服务、新概念发布日演变,整晚的狂欢犹如一场豪华的大广告,激发新的“败家”需求;万达重资投向体育文化,万科重资投向教育医疗,前者意在营造地产的商业环境,后者势要为住房打造外环境——都是在营造需求、制造流量;前不久,随着《琅琊榜》热映一齐火爆还有文化IP的资本追捧,抛开过度的炒作成分,这实际上是一场激发文化消费的资源大抢购。

  创造需求,从消费者的不爽开始。中国经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不缺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公司。然而面向未来更加开放、更加激烈的新时代,唯有成功地创造需求才能进化成为“新巨头”。

  是小人物也好,是大人物也罢;是行业巨头也好,是新型产业也罢。每个个体都像附着在需求这张大毯子上的螨虫,一时舞至高处不抓稳,一个抖动就把你掸出去了。(黄博阳)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