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瞄准三个方向

07.01.2015  18:16

  摘要: ◎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 ◎鼓励和引导转移牧民从事二三产业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

“十个全覆盖”蒙汉村建设的新房

东升村卫生室

村民在卫生室内测血压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4年已悄然过去,2015年,后旗调整思路和步伐,在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农牧业发展方面,不仅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

  农区 完成农田改造1万亩

  后旗将按照大破大立和“六配套”的要求,整合捆绑项目资金,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万亩,并配套节水灌溉。年内引进全国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的蒙汉村、团结村等项目区,科学合理流转土地,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同时,试行土地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参股企业项目,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将全旗50个嘎查村整合撤并为38个。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到明年完成全旗70%的嘎查村社“十个全覆盖”和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大胆创新,为实现牧区“十个全覆盖”探索一条新路,打造具有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特色的美丽乡村。

  全面完成土地和草原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土地和草原经营权抵押、担保工作,解决农牧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全旗所有设施农业进行全面规范整顿,提高使用率。积极发展光伏农业设施一体化项目,打造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及新能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进或扶持2~3家规模养殖企业,实行龙头企业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并配套饲草料加工、屠宰、冷库等设施,力争规模化养殖取得新突破。

  牧区 解决转移牧民生活问题

  后旗将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制定出台后续配套政策,切实解决转移牧民在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鼓励和引导转移牧民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入驻中心村从事种养殖业、到养殖小区从事养殖业、到石博城从事民族手工艺或奇石产业,拓宽转移牧民增收渠道。

  按照布点合理、样式新颖、色调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和生产生活设施齐全的要求,继续捆绑兴边富民等项目资金,新建新牧区示范户50户以上,改建100户。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加快启动阴山山脉禁牧移民工程,逐步实现阴山山脉后旗段全面禁牧。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设畜产品加工厂,发展后山羊肉精深加工,开发绒、奶等系列产品,全力打造后山羊特色品牌。

  林业生态 因地制宜打造“果园村”

  后旗将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抓好厂矿企业、城镇周边、道路、农田和“十个全覆盖”村庄绿化工作,要根据改造村社土地和水源条件,尽量多栽种经济效益高的果树,因地制宜打造“果园村”。深化林业改革,探索开展林业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工作,有效盘活林业资源。(记者杨冬青文/图)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