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全区双拥模范城工作综述

15.09.2015  18:07

  为灾区捐款

  “双拥杯”篮球赛

  “爱民固边直通车”服务边防牧民

  进军营慰问演出

  边防官兵深入辖区了解社情民意

  老年大学慰问部队演出

  近年来,我市以市委政府提出的“五城同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全市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各项创建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与发展,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果。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双拥创建基础更加扎实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大了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具体做到“五纳入”“四到位”。“五纳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四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为进一步加强对争创工作的领导,我市调整充实了市、旗县区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调整后的市双拥工作机构,在编制、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全部到位,建立了规范的工作目标、文档资料和规章制度。目前,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双拥组织机构并结成军民共建对子,基本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网络。二是政策落实到位。相继落实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决定》《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巴彦淖尔市市直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巴彦淖尔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使双拥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运行机制到位。制定了九项制度:①走访慰问制度。市、旗县区主要领导每年坚持开展两次以上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特别是从2007年至今,市委主要领导每年坚持“书记走边关”活动,市委书记何永林带领政府、军分区及旗县区党政领导深入几百里边防线走访慰问一线官兵,了解部队建设,帮助驻军部队解决实际困难。“书记走边关”活动在《解放军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受到了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并被广泛推广学习。②双拥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双拥专题会议,两次以上军政座谈会或联谊会;③双拥工作目标分解制度;④检查评比表彰制度;⑤军警民共建制度。驻地军警部队每个单位至少抓好2~3个共学共建点;⑥党政领导“军事日”活动制度。各旗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就双拥与人武工作向市委、市政府进行述职。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分别到军队师职以上干部家庭慰问家属;⑦军地合署办公制度。市双拥办从1990年起与巴彦淖尔军分区建立军地合署办公,工作人员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在严格考核、审查的基础上,挑选出热爱双拥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的军队干部来担任;⑧《双拥成员单位协调制度》和《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⑨对困难对象实施结对帮扶制度等。四是经费保障到位。政府财政每年划拨19万元充实拥军优属保障金,现在,市、旗县区两级拥军优属保障金已达23万元。

   强化认识,丰富内涵,国防教育氛围更加浓厚

  我市始终着眼于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这一重要目标,注重从强化双拥意识和国防意识入手,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

  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力度。把双拥、国防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规划,列为各级干部培训课目,作为全市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必修课程。充分利用宣讲辅导、电视广播、发放传单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每年,军分区主要领导都要深入各党政机关和学校进行国防教育讲座。利用基层民兵连、“民兵之家”等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2014年,边防一团派出32名官兵,对12500名中小学生和驻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同时举办了“国防双拥杯”羽毛球比赛暨征兵宣传动员活动等。

  创新双拥宣传形式。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播了大量的双拥宣传作品。每年党建日,举行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缅怀革命英烈。国庆节组织万人升国旗仪式,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奉献热情。近四年来,先后在全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宣传爱国拥军模范雷文元、王建国、孝老爱亲典范李维深、爱民干警苏雅拉、宝音德力格尔、见义勇为好战士魏巍、宗东方等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乌后旗组织开展的“军地十八大宣讲”活动、“感动边关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通报表彰近几年来在双拥模范旗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四年来,市双拥办编写简报108期,其中《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拥政爱民出实招办实事》等12篇文章被中国双拥网和自治区双拥简报采用。

  加大文化宣传投入。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悬挂标语横幅864条,在市区主要出入口设立宣传牌67块,制作了路牌灯箱广告20个、宣传板面26块、宣传标语横幅60幅,形成了立体交叉式宣传格局。2014年,7个旗县区先后建成了统一的双拥标志性建筑物和双拥宣传橱窗,命名临河区金川社区为双拥社区,并完善人员机构。

  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府投入400万元在边防一团建成市国防军事教育基地,在河套文化博物中心设立了国防教育展厅、消防灭火演示厅;7个旗县区人武部建成了国防教育展厅,共对10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军训和爱国主义教育。投入62万元,建成了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2013年投入230万元,对临河区西郊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维修扩建。近几年来,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各类纪念馆、烈士陵园、主题公园、国防教育展厅等多处,较好地发挥了再现历史、展示军威、教育群众、激励后人的重要作用。市旗县区两级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生以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2014年首个烈士纪念日,全市有近8000名党员干部、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活动。

   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拥军办实事成效更加明显

  进一步加大了国防基础建设投入。2011年以来,市政府共拨付驻市军警部队慰问金1152.8万元,慰问优抚对象经费400万元,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部队生活条件资金1.2亿元,提供各类用地510亩。2012年市政府投资884万元为7个旗县区购置了登高平台消防车。2013年,市双拥办协调恢复重建白彦花镇大桦背雷达站。乌后旗共投入9800万元,实施了300余公里的三级黑色公路建设;投资862万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先后投入600万元,新建了5处“爱民固边警务工作站”;无偿为骑兵营搬迁在城区划拨土地264亩,并承担了1450万元建设资金。乌中旗投资9100万元,修建45公里“拥军路”;投资900万元建成边检营房;出资140万元为消防大队购买4辆消防车;投入9万元为巴音杭盖雷达站修筑210米的油路和水井一眼;投资200万元建成边防会晤公路;筹资845万元解决边防部队用电问题;投资30万元用于为部队购置信息化设备和改善生活设施;在驻军比较集中的地方开通了六班次“双拥客车”等。乌前旗投资3640万元为消防大队、武警大队、旗人武部修建营房,更新装备;接收安置部队家属两人,安置转业干部5名。磴口县投资80多万元为消防大队购买了两辆消防车和两台饮水自吸泵。五原县财政拨款380万元为消防大队增加消防车辆,配备先进的消防设施,用于消防大队消防车辆燃油维修、业务培训等;拨款105万元,用于人武部征兵、民兵整组、营房维修等;拨款45万元为县中队改善营房设施,兴建网球场。杭锦后旗先后共投入双拥资金541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武警中队新建营房等费用2337万元,剩余用于城乡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对象慰问资金等。近年来,全市共解决现役官兵子女入托、择校238人,极大地解决了官兵的实际困难。2014年,市委政府投入200万元为边防团建设4个边防哨所,解决了基层部队实际困难。

  近年来,为部队开办电脑、英语、厨师、养殖、修理培训班12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00人,为500名官兵补习文化知识。积极为军队科技兴训提供设施保障,向驻军部队赠送电脑100台、科技书籍6万余册。乌中旗投资40万元为甘其毛都口岸边防检查站安装监控系统;投入18万元为边防9个值勤点安装了风光互补太阳能发电机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投资9.8万元为部队援建图书室5个,捐赠图书6000余册。乌后旗电力公司为雷达连和骑兵营上电投入70余万元;乌后旗文化局为边防大队赠送10台电脑,并不定期组织乌兰牧骑深入到边防哨所慰问演出,丰富边防官兵文化生活。

   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更加到位

  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按标准足额发放。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优先投入相应的配套优抚资金,确保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按新标准不折不扣地足额发放。

  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地方财政列支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预算由2011年的94.3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57.4万元。以在乡老复员军人为例,增长最高的旗县区达到每人每年1638元。

  解决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三难”问题。近四年来,全市共投入解“三难”资金527万元,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1800多人(次),医疗难600多人(次),住房难140多户。2014年,我市率先将居住在农村牧区的重点优抚对象和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作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对象,各旗县区民政局自筹资金近20万元,为1917名居住在农村牧区的重点优抚对象房屋进行参保,有效地帮助提高他们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的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并将他们优先纳入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义务兵家庭优待大幅提升。按照城乡一体、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的标准,我市城乡义务兵优待金人均水平由2011年的7481元提升到2014年的16543元,提高了9062元,每年涨幅达到30%多。同时,《军人抚恤条例》得到有效落实。

  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将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偿金由原来退役士兵1.5万元提高到3万元,转业士官3万元提高到5万元。2011年以来,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644人,已安置311人,其中申请自谋职业有偿安置1439人,支付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费26864.3万元。四年来,共培训城乡退役士兵1265人次,安置随军随调随迁家属22人,安置军转干部21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双拥形式更加丰富

  双拥共建形式不断创新。61218部队与巴彦淖尔歌舞剧院结对共建28年,互帮互助经验得到推广,解放军总参谋部在该部召开了现场观摩会。2011年,市妇联和市双拥办在66491部队举办“心系国防情暖边疆”慰问演出。2012年以来市中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军分区蔬菜大棚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联邦制药与边防一团签订了双拥共建协议书,资助50余万元援建一座哨所。组织联邦制药领导、员工体验军营生活,举办了“军民同心共筑强边梦”联欢晚会。2013年,市妇联与边防一团联合举办了“相约军营、缘来是你”军地青年联谊会,组织市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30名优秀女青年到军营联谊,寻找真爱。2014年“五一”,市双拥办协调驻市军警部队大龄官兵参加了由巴彦淖尔市电视台与婚庆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型千人相亲会,为部队大龄官兵提供择偶机会。2014年,巴彦淖尔军分区与61218部队、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11个共建单位举办了“第一届双拥杯篮球友谊赛”。

  驻地部队也积极投身到当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军分区机关先后投资7.5万元给扶贫点进行牲畜改良。61218部队和95977部队分别为驻地村修建了“爱民路”。市公安边防支队将乌中旗巴音乌兰苏木吉日格楞图嘎查确定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点,先后投资10.46万元、油料3.5吨,为该嘎查修建了“爱民路”,粉刷维修了嘎查会议室、村民活动室、固定警务室,并先后到嘎查义诊5次,为村民免费赠送常用药品。乌后旗、乌中旗推出了“爱民固边直通车”便民服务后,累计出动车辆158辆次,已服务边民群众1528余户3564人次。同时,驻地部队积极参加驻地生态建设,官兵多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驻地绿化美化作出贡献。

  201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全市多个乡镇发生山洪,部分房屋、桥梁、防洪堤被冲毁,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驻市部队官兵、民兵应急分队,与武警、消防和地方救援力量协同配合,共动用现役部队714人次、组织民兵1500人次,连续奋战6昼夜,疏散和转移群众359人,封堵8个决口,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军分区被市委、政府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