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纪检委:打造沙漠绿洲

18.12.2014  17:08

标准化圈舍

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嘎查。这里进一次城要走一百公里,受地理条件限制,买不起车的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信息流通和农牧业 科技 都比较滞后。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市县两级共同帮扶的重点村, 2014年6月,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纪检委派出两位优秀干部,走进温都尔毛道驻村扶贫。

走进温都尔毛道

初次来到这里的纪委干部,无不为偏远的交通犯愁。连绵起伏的沙丘、高低不平的沙地、零零散散的农家,由于面积太大,居住太分散,入户调研工作格外艰辛。好在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有村组党员干部的热心相助,扶贫队员才克服了这一难关。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了解了村民的详细情况。

温都尔毛道嘎查总面积19万亩,辖8个村民小组,共253户820人。这里原有的水浇地并不多,也就几千亩。近20年来,农民自发开荒的力度很大,所以产生了许多中低产田,有好多新开的沙地,由于地势偏高,浇不上水,甚至再次成为荒原。

培养一批新型农牧民

扶贫队员了解到,这里绝大多数村民属于精神贫困,缺少科技文化,没有创新意识,思想保守、信息闭塞,不具备防范和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扶贫工作队针对现状,制定了合理的帮扶措施。首先,引导农牧民先改变村容村貌,再改变农牧业生产模式,同时要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从受苦致富转变到科技致富,从衣食饱暖转变为知识丰富、技能熟练、信息灵通。也就是说,要引导更多村民成为有文化、有技能、有思想的新型农牧民。

做三件实事

扶贫工作队摸底调研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帮助“两委”班子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使村里的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扶贫队员跟村民促膝谈心,把外地亿元村的 故事 讲给村里人,鼓励大家转变观念,学习科学技术,早日成为新型农牧民。

温都尔毛道嘎查一直都有养羊的传统,但是,当地的羊圈都是破破烂烂的,清一色的柴草顶棚和土坯墙,既不美观也不安全。扶贫队员决定,把每年50万元的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全部扶持农牧民建设标准化羊圈,计划每年至少扶持50户。今年确定的首批扶持对象共有52户,截至11月中旬,已经全部竣工。磴口县扶贫办进行了验收。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贷款慢和贷款难问题,扶贫队积极协助嘎查联系磴口县农业银行,为130户村民争取到260万元的扶贫贷款。截至目前,贷款已经发放到村民手中。

规划未来发展

扶贫队员向记者介绍,今后三年,努力帮助和引导农牧民学习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学习农牧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农村先进的发展经验,争取在乌兰布和沙区打造出最美的绿洲,使这里成为致富模范,影响到很多同类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