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抓党建促发展纪实
走进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你便走进了绿色、走进了神奇。这里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牧民生活蒸蒸日上。
近日记者到此采访,“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故事吹遍草原,在记者的脑海中形成一个个画面的定格,让我们通过一组组镜头,来感受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激昂号角,感受喷涌而来的发展激情。
镜头一: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焕然一新
2015年12月31日,记者走进玛尼图嘎查,新建的9间活动室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望去白墙蓝顶异常显眼,各种民族图案点缀其中。院子里硬化的活动场地平整干净,篮球场、排球场,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室内窗明几净,牧民朋友们身着民族服装在新建的活动室里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记者看到新建的村部里,包括文化活动室、村民议事室、草原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嘎查书记孟和吉日嘎拉告诉记者,这不但改善了办公条件,还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了场所,牧民讲堂、党员学习交流、村务会议也都实现了常态化。
据了解,该苏木2015年在宝日浩特、阿拉坦温都尔、乌日都那杰、巴彦查干等4个嘎查,各新建1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和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并在和日木、吉布图等多个嘎查实施了活动室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全苏木达标活动室达到10个,剩下的5处新建、8处改扩建已经列入今年计划。
镜头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
“现在,苏木和嘎查干部越来越亲民了,谁家有什么难处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牧民有什么困难都积极帮助解决。”日前,巴彦查干嘎查牧民说起驻村干部乌吉斯古楞,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乌吉斯古楞是苏木的年轻党员,今年她被委任为巴彦查干嘎查的包村干部。巴彦查干嘎查邻近的罕山林场水草丰美、山川奇秀、景色宜人,是发展旅游业的好地方。驻村期间,她和嘎查党支部对嘎查现状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摸底,引导老百姓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建起两处旅游点。旅游点设置了骑马、射箭、骑骆驼、沙地摩托、特色餐饮、游牧风情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从想法到实施嘎查党支部和驻村干部全程参与引导,并在开业之际组织嘎查党员自掏腰包对刚刚起步创业的牧民给予资金上的鼓励与支持。据了解,两个旅游点共涉及牧民21户,自2015年6月份开业以来接待各地游客7000人次,创收50余万元。巴彦温都尔苏木基层党组织像一面面旗帜,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
据了解,近年来,巴彦温都尔苏木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联系1个示范点、1个相对后进嘎查、1个经济社会组织、1个嘎查小组;嘎查书记、嘎查达引领1个嘎查小组,联系5户牧民,同时要求苏木干部深入嘎查调研,了解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苏木范围内建立形成了层层示范抓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体系。
镜头三:先锋型党员队伍示范引领
达日罕嘎查是巴彦温都尔苏木典型的贫困嘎查,贫困户占全嘎查户一半,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嘎查采取“党支部+扶贫协会”的形式,动员全村除贫困党员以外的22名党员每户捐出一只基础母羊。在党员的带动下,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众也纷纷参与进来,共计捐出56只基础母羊。扶贫协会将这些羊分发给5个贫困户,经过两年的经营,贫困户生活得以明显改善。
牧民赛奥吉勒图一家因病致贫,他告诉记者:“这些羊,倾注了嘎查党支部和党员们的心血,满载着他们对我们的期望,经营起来我格外上心。”两年间,赛奥吉勒图由最初的12只基础母羊发展到了30多只的规模,并且每年都能出栏10多只,“党支部和党员们如同雪中送炭,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更为重要的是坚定了我们把日子过好的决心!”
这种扶贫模式在白音宝力格和后那杰等多个嘎查同时得到推行,也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巴彦温都尔草原,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基层党组织建设已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驻站记者田鹏程)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