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妇联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谋求新作为

09.12.2015  13:54

    2015年,巴林右旗妇联紧紧围绕妇联工作中心和全旗妇女发展工作实际,深入推进全旗“勇立潮头 巾帼建功”活动,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相统一,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提高全旗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出发点,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姐妹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加大资金扶持,推进城乡妇女创业增收

    2015年,旗妇联加大扶持城镇及农村牧区贫困妇女创业发展力度,全旗妇女小额信贷项目覆盖了6个苏木镇街61个嘎查村社区、110个自然村组。至10月末,右旗小额信贷办事处共发放宜信、全球壹基金会等妇女小额贷款2195.7万元,扶持贫困妇女创业就业2357名,其中城市放贷1210.1万元,帮扶贫困妇女1052名,农村牧区放贷985.6万元,帮扶贫困妇女1305名。参加壹基金保险妇女2039人,办理贷款理赔12笔,理赔资金55689元;实施流动小书屋项目,妇女全年借阅3970人次。贷款妇女户实现年均户增收8000元,有效缓解了贫困妇女创业资金短缺难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强妇女互助网络建设,促进农村牧区妇女快速成长成才

    重点扶持了妇女种植、养殖示范户568户,扶持民族手工艺、牛羊养殖、餐饮服务等妇女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组织16家;全旗已成功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等各类妇女互助小组458个;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并命名了旗级 “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5处。培养市、旗级巾帼科技特派员18名,开展“科技大姐传帮带”,培养农村牧区女能手、女带头人、女经纪人等科技大姐81名,结对帮扶贫困妇女创业发展580名。

三、加快民族手工业发展,搭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平台

    为了将传扬民族传统文化与促进创业就业有机结合,给全旗广大农牧民搭建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平台,将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和销售规模化、产业化,推动特色民族手工业的发展,既可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又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旗妇联多次向旗委、人大、政府等提出关于发展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妇女民族手工业的建议和意见。在旗妇联等各部门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 2015年初,在成立了索博日嘎镇妇女手工业协会、西拉沐沦苏木妇女手工业协会的基础上,旗妇联又联合旗民俗博物馆、旗民间文化艺术联谊会依托民族手工坊成立了巴林右旗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并建立了巴林右旗妇女民族手工业基地。为了更好地打造妇女手工业品牌,带领广大农村牧区妇女增收致富,旗妇联积极扶持协会整合资源,在大力宣传打造品牌、贷款扶持、技术培训、加大市场对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有效的促进了巴林右旗妇女手工业的发展。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妇女手工从业者”的模式,全旗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民族手工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格局。

——宣传引路,提升市场知名度

    旗妇联利用宣传海报、宣传手册、互联网、微信等各种媒介,多渠道宣传巴林民族服装服饰,充当最有权威和说服力的导游。宣传作品中,西拉沐沦苏木白音宝力格家庭两代人共同缝制蒙古服饰的图片作品在第七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荣获“优胜奖”,巴林蒙古族服饰简介和图片被内蒙古妇女手工艺品宣传画册刊登。通过广泛宣传将巴林蒙古族服饰及手工艺品的魅力展示给世人,对提高巴林右旗妇女手工艺品知名度、打造“妇”字号品牌起到了推动作用。

——整合资源,提供发展保障

    旗妇联积极组织扶贫、就业、经贸、工商、质监、国土等旗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充分整合部门资源,联合出台优惠政策,依托妇女创业小额信用贷款和妇女贴息担保贷款、就业贷款、扶贫互助贷款等,对于从事民族手工业的妇女从资金额度、担保手续等方面予以优先政策扶持,同时积极鼓励新毕业大学生到巴林右旗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产业,提供创业贷款优惠政策,为妇女手工业制作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有利条件。近三年各相关部门共在妇女民族手工业发展方面整合各类贷款项目资金300余万元。

——广泛推介,打造地区品牌

    旗妇联依托“巾帼牧人之家”等旅游项目,结合草原旅游旺季开展的敖包祭祀、那达慕大会、巴林石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开展了五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演评比大赛,进行民族服装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展演、销售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吸引当地和外地游客,同时走出右旗,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产品展销及各项赛事20余次,获得了各类奖项45人次。培育了民族手工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拓宽销路,实现了手工业从业妇女创业增收。在前不久举办的“中蒙博览会”—旅游纪念产品评选活动中,我旗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成员制作的六枚作品在海选中脱颖而出,被选入上海民族工艺品展示会进行了参展。

——开展巾帼科技培训,助力成长成熟

    充分发挥协会及巾帼科技特派员组织、协调、服务的功能与作用,解决妇女手工业遇到的各种难题,使本旗妇女手工业生产走专业化、精品化路子。我旗通过选树6名旗级民族手工业巾帼科技特派员,在旗妇联和协会指导下,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经常组织将选骋并任命为旗级巾帼科技特派员的民族手工艺业务骨干“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参加业务技能等学习、培训、考察,并通过她们邀请外地手工艺业界的专家到旗里授课;二是利用巾帼科技特派员加大对旗内从业者的培训。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巾帼科技特派员在旗妇联、与旗就业、经贸等部门的指导下相继开展了民俗文化、服饰制作、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定期对为全旗9个苏木镇的800余名蒙古族从业妇女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制作质量。三是促进旗内从业人员的平行交流,通过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及巾帼科技特派员一手联公司基地和市场,一手联广大基层从业妇女,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妇女手工从业者”的方式带动广大基层牧区妇女创业增收。四是通过巾帼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广大民族手工从业者以传、帮、带的形式,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村牧区妇女从业渠道,扩大手工业从业人员规模,传承民族文化。

——搭建平台,实现增产增收

    为使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积极在“互联网+”形势下开拓网络销售平台,加大电子商务培训。联合“恒亮商务”、“巴林右旗在线”、“3C创想”等旗内各大网站和网络平台,筹备为妇女手工业协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协会成员利用平台,发布销售信息、接受产品订单,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拓宽手工艺品销售渠道。目前,已实现入驻商铺年纯收入8万元,农村牧区普通从业妇女年收入2-3万元,帮助更多的姐妹实现了家门口致富的愿望。

四. 深入推进 “巾帼牧人之家”项目工作

    2014年年末,通过旗妇联积极争取,在索博日嘎镇实施了由市、旗和镇三级妇联创建“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项目。

    项目通过旗妇联对索博日嘎镇“巾帼牧人之家”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创建“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6处,并挂“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标志牌。1月24日,成立了巴林右旗首个巾帼牧人之家餐饮业妇女互助组,并在旗科技局培训中心举办了厨艺民俗礼仪培训班,43家中小型宾馆饭店的女企业家成为互助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利用项目配套资金,为“巾帼牧人之家”经营户建立了服务制度、服务承诺、制作统一的桌布、口布、门帘、围裙、厨师帽等,组织“巾帼牧人之家”经营示范户开展了篝火晚会、小型那达慕、农牧民联欢会、奶食品制作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展等活动,18户经营户受益。同时,以提高“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妇女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对经营者进行礼仪、民俗、卫生知识、奶食品、手工艺品制作等4次培训,参与培训人员达180人次。进一步提升她们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使她们通过旅游接待增收致富。

    通过“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的创建,带动了当地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牧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并且提升了蒙餐特色的知名度,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巾帼牧人之家”示范点成为巴林右旗在社会上有影响、妇女群众所赞誉的妇联品牌工程。

五、加强技能和组织引领,提升发展能力

    深入实施“巾帼建功”、“巾帼成才”行动,深化“双学双比”,鼓励妇女积极投身经济新领域、新业态,为全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贡献。4月13日—24日,各级妇联积极组织了全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生活的适龄妇女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第一轮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本次培训借助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北疆先锋》党建平台具体实施,看有线电视《北疆先锋》65频道,或通过打开《北疆先锋》网站的场所参与培训。培训以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肉羊冬季饲养与管理技术、番茄新法栽培等为主要内容。8月17日—21日,旗妇联又组织了全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生活的适龄妇女,按照培训课程表根据各地区的生产实际和学习需求及时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第二轮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两次培训参与人数达6895人次。为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各苏木镇实际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心准备。在培训开班之前,旗妇联与各苏木乡镇妇联提前沟通,根据农牧民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二是做好宣传。每期培训班开班前由苏木镇妇联把培训的时间、详细内容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形式通知各嘎查村妇委会,再由她们进行转发,确保培训人数。三是学习形式多样。由于部分苏木镇远程教育收不到北疆先锋频道,各地根据辖区实际采取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并结合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和最美家庭寻找活动,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尽可能让更多的妇女参加到此次培训中。

    大家普遍认为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很大的帮助。许多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培训授课内容浅显易懂,能在家里学到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受益匪浅,一定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种养殖技能。

    3月26日,组织大板镇部分妇代会主任、设施农业种植户、致富女能手40余人到巾帼科技示范基地——慧丰农业考察学习。4月13日—24日,依托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逸涵家政服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分别于1月、3月、6月、10月开展了四期免费家政服务培训,在育婴师、母婴护理师(月嫂)、护工、保洁员、家政服务员等方面累计培训各专业学员130人,其中有31名妇女经过培训后成功实现就业。派出2名巾帼科技特派员参加了全国巾帼科技特派员暨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班。

六、广泛宣传,营造妇女就业创业良好氛围

    全旗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创业发展氛围,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激发和鼓励她们的创业激情,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其他妇女共同创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巴林右旗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奉献为发展的巴林右旗妇女小额信贷办事处事、扬名海内外的巴林女子射箭队、全区现代农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辰晟杂粮种植专业合作、全旗科技示范基地萨如拉饺子食品有限公司、巾帼巧手绣幸福的西拉沐沦苏木民族手工服装服饰协会赤峰市科技巾帼特派员巴林右旗慧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志慧、巴林右旗巾帼科技特派员优秀女大学生创业者陈逸涵等妇女组织和妇女创业典型事迹,激发了广大妇女创业发展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