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民生项目实践成果显著

08.05.2015  13:09

  老百姓过日子最关注啥?就业、养老、看病、上学、住房……每个词背后所隐含的内容,都浓缩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翻开近年来巴林左旗的政府工作报告,一项项民生实践恰如一阵阵春风,既暖暖地吹进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   今年4月13日,巴林左旗委、政府印发的《巴林左旗2015年民生行动计划》正式出炉。10大类74项民生实事让左旗大地民生活动再度升级。“新常态下民生工作是一项‘内外兼修’的综合工程,既要求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生活的丰富,又包括社会机制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良,是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是有尊严、有质量的民生,是更注重精神愉悦和幸福感受的民生。”这是巴林左旗委、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坚决的责任担当,是对这片土地作出的庄严承诺。   民生无小事,一诺抵千金。    民生实践一:   保基本、兜底线,固民生之本,夯民生之基   “我自己交了3年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左旗胜利村村民赵桂芝天天笑容满面。   今年,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人均月提高20元、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到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人均月提高10%左右,再到给予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每人每年3000元社会保险补贴;从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密织社会救助网……巴林左旗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一幅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壮丽画卷在广袤的辽上京徐徐展开。    民生实践二:   有尊严、有质量,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日前,旗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突击检查了旗内的大型超市,这种不打招呼、不用陪同、直插现场的监督检查方式,在巴林左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成为新常态。   居民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里有了快速检测、投诉举报、咨询服务等多功能的“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小屋”。 生活变化只是点点滴滴,便捷安全却是实实在在。让百姓放心消费——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却是“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民生实事建设的结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林东镇李军中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天天沉浸在网吧里,旗就业局组织的一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改变了命运。“学到了技术,我有了自立的本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现在李军成为巴林左旗山金冶炼厂的一名工人,月薪近3000元。   对巴林左旗百姓而言,“想就业、能就业、就成业”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014年,巴林左旗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新增就业2000多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100%,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3.54%,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3万多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择校”是家长最为头疼的大事。该旗积极探索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校际间设施、教师、课程、信息和管理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让孩子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免却家长的“择校之苦”。   截至今年2月,该旗各类养老机构总计200多个,床位总数达到1万多张。   政府倾心、倾情、倾力,百姓才会安心、舒心、暖心,对生活才会有更多的盼头。    民生实践三:   注重精神愉悦和幸福感受,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   傍晚临近,巴林左旗隆昌镇古北口村文化广场铿锵的锣鼓让小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农民非常欢迎这样的演出,节目质量高,又是公益性质,不用村里花一分钱。”村民张玉凤说。   自2014年左旗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旗加快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月30日,林东镇白音沟村村民看着水龙头里流淌出的清澈的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为彻底解决该村人畜引水难问题,左旗委书记李浩楠亲自现场办公。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一眼机电井落地,使该村4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每年数量不断攀升的民生实事,从吃、住、行、教等方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生动勾勒出一条群众生活的幸福增长曲线。   这是一份厚重的民生清单:2014年,在财政支出较大的情况下,该旗实施了9大类76项民生工程,占全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76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这是一份庄严的民生承诺:越是经济下行、财力紧张,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无论财政多么困难,民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民生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该旗今年实施的10个方面74项民生实事,切实让群众在新常态下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新实惠。   “小财政”撑起“大民生”。民生建设的数字背后,对应着每一个幸福的巴林左旗人,蕴含着巴林左旗委、政府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