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21.07.2015  14:32

  “村里的卫生院建得整齐漂亮,医疗设备和药品也比原来齐全了,看一般的病不用跑很远了。”

  “医院的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专业素养也高,我们看病都很放心。”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能报销一大部分,家里的负担小多了。”

  ……

  在我市各地采访卫生工作,都能听到群众多方面的赞扬。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历来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权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在全市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关键时期,我市更是把不断推动卫生工作上台阶作为服务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提上主要议事日程,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强化措施,创新管理,用心浇灌全民健康之树。

   多措并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住集宁区的唐珍是一名时尚漂亮的准妈妈,她和丈夫已经做好了准备在下个月迎接一个可爱的羊宝宝到来。这天,他们又来到医院体检,得知一切安好,夫妇俩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唐珍说:“从怀孕起,医院就为我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对我进行基本体检和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他们还了解到,待生产之后,院方会跟踪了解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对产后常见问题给予指导,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全程保障孕产妇安全。

  据了解,目前我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可达94.03%。同时,医院还为0——3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率达到95.62%,对0——6岁儿童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率达91.3%,这些数据都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

  此外,我市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为重点,积极推进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并取得较好成绩,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96.3万份,建档率为91.93%,达到自治区中等偏上水平。

  这只是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市卫生部门全面实施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多措并举,促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倾斜基层卫生院覆盖农村牧区

  为了方便照顾患有脑梗的老伴儿,察右中旗宏盘乡大庙村的岳粉连老人是村里第一户搬到幸福院居住的人家。她说:“搬到这里来大家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卫生院,看病方便。这里的医生好,对我老伴可上心了,需要的时候还免费送我们去旗医院看病,让我们这些体弱的老人生活得真是安心。”

  在丰镇市巨宝庄镇卫生院里,刚刚送走第五位输液的患者,院长张来喜忙着盘点柜中的药物。“镇卫生院的职责以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为主,现在是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我们备足了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症所需药品。”有病重或不宜出门的患者,张来喜常常会上门看病。随叫随到是这个镇卫生院院长对居民身体健康极度负责的承诺。

  目前,全市计划共建嘎查村卫生室1321所,计划今年完成284所。所建成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三室分离,配备符合村卫生室标准要求的常用诊疗设备,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扩展和提升。同时,村卫生室在完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女、儿童、老年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还将为农牧民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就医环境,筑牢卫生服务网底,逐步树立“大卫生”观念。

   抓住机遇医疗卫生改革深入推进

  目前,市中心医院与北京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会诊直通车已经开通,患者不必千里迢迢奔赴京城,在市中心医院即可享受京城名医的服务,而且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费将按65%的比例给予报销。同时,市中心医院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正式签订了对口帮扶协作协议,解放军总医院将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远程会诊等方面对市中心医院进行全面帮扶。

  此外,其他医院也积极借助京蒙对口帮扶契机,加大与北京医院合作。市第二医院与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系建立协作办院关系,市第三医院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展开协作……在多重帮扶协作中,我市医院整体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对口帮扶机制初步建立,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我市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以及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等持续向好的改变,都在为培育健全的医药卫生体制大树浇水施肥。

   注重民生不断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今年药便宜了,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涨了!”老伴常年卧病在床的韩大爷高兴地告诉邻居们。今年,我市在11个旗县市区的综合医院和蒙中医院全部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半年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截至4月底,自治区外、自治区级、市级医疗机构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51%、47%、67%,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7、1、5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100%,实现了农村户籍人口全覆盖。今年人均筹资金额比去年提高了80元,达到470元。其中农牧民自筹90元,各级财政补助380元。截至4月底,合作医疗共为117741名患者报销共计18024.34万元的医药费用。

  市级统筹有序推进新农合只是为民务实的一部分。去年,在自治区规定补偿的21种重大疾病基础上,我市将所有恶性肿瘤均列入了大病补偿范围,按住院总费用的70%予以报销,对住院费用超出3万元的,按50%的比例进行二次报销。今年,我市又增加了慢性病报销病种,其中城镇职工增加7种,城镇居民增加15种,切实减轻了慢性病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这些举措缓解了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同时也确保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支付。

  此外,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紧要关头,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建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系统禁烟工作、基础建设工作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同样件件深得民心,不断满足着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