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福 巴彦淖尔市平安建设渐入佳境

07.04.2015  10:57

  原标题:巴彦淖尔市平安建设渐入佳境

    这段时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胜利路个体商户刘美霞的餐饮生意十分火爆,每天晚上忙到12点多才关门歇业回家。当她走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看到路边移动警务站和流动警务车闪烁的警灯,心中顿升一股暖流。她感慨地说:“现在临河社会治安非常好,每天夜里不管多晚回家,心里都感到很踏实。”

  “平安是福”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与刘美霞有着同样温暖感觉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巴彦淖尔市民。

  一组简洁的数字,为平安巴彦淖尔做出精彩注解——2014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5%,均为12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两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6%,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8%,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各界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保持在95%以上。

  支撑着这些数字的,是巴彦淖尔全市上下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全面实施了平安创建工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引领,把“平安巴彦淖尔”建设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中去谋划、去推进,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营造出全民共建共创的氛围,形成了条块结合、整体联动、齐抓共建的合力,初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该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平安巴彦淖尔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平安建设工作,解决了多年制约政法机关和平安建设中体制机制、经费保障、职级待遇、津贴补助等诸多难题。

  市财政先后投入5.6亿元用于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强警工程。投资2.27亿元用于视频监控建设,实现城镇公共区域、重点要害部位及复杂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覆盖全市90%以上的人口。

    全市还投资692.9万元,购置了流动警务车38辆、电动警用巡逻车27辆、警用摩托车60辆,推广巡警、交警、武警“三警合一”巡逻机制,以动态警务应对动态治安。中心城区每天出动警力260名、巡逻车60辆在街面武装执勤巡逻,实现街面防控体系全覆盖,打造360秒出警圈。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巴彦淖尔市通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严密防范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严格监管公共安全领域、严密布控治安防控网,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的平安建设体系。

  2014年,一举打掉了磴口县刘某、乌拉特前旗王某等黑社会团伙,侦破了公安部“2014——462”特大毒品目标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全市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今年一季度,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再次同比下降8.3%。

  巴彦淖尔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安为民的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努力使平安建设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过程。

  该市全面推广“三一四全” “三联六调”工作法,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将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推进社区改革与建设,投入1.2亿元,建成总面积3.8万平方米的精品社区服务中心14个,规划设计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打造具有司法援助、便民服务、治安防控等功能的“数字化社区”;实施爱民固边警务工程,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在边境地区建立9个“爱民固边警务工作站”,发挥出了防范预警、堵卡检查、应急处置、扶贫帮困、服务群众等综合性职能;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安保工程”,投入1060万元在全市偏远集镇建成运行18个农村治安消防站,初步形成覆盖所有农村牧区的治安防控网络和灭火救灾体系;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了“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调解组织,有效提高了化解矛盾的针对性。

  巴彦淖尔市发挥群防群治传统优势,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红袖标工程”、义务巡逻、流动巡防等队伍构筑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

  全市整合社区干部、保安人员、出租车司机和环卫工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在苏木镇(街道)、村(嘎查)、组、户建立了四级群防群治组织7537个,群防群治人员85630人,群众联防覆盖面达到了95%以上。推广了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苏木副职向下几级延伸,社区居委会干部兼任辅警,实现社区驻警全覆盖。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成立了77个综治工作中心、791个综治工作站。全市还开展了平安边界、平安家庭、平安铁路、平安文化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军地平安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基层综治网络逐渐延伸,全市基层平安创建率达到了90%以上。(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哈丽琴 ]